現在麵臨的問題是,毫無疑問,對方也應該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員。
那麼己方到底是繼續圍攻,還是圍而不攻呢?
索彆斯基表示他的部隊還可以參加戰鬥,但不能繼續實施突擊敵軍陣地的戰術。
追擊或伏擊敵人是可以的,由於敵人手裡的那些新式武器,騎兵投入陣地戰就算了。
一戰損失三萬多騎兵,已經讓索彆斯基心痛不已了,這可都是他手裡的精銳。
騎兵不像步兵,可以用農夫來充數,不訓練的話,所謂的騎兵其實就是一群馬夫而已。
讓他們喂馬或者騎馬都可以,距離實際作戰,甚至打勝仗就差遠了……
天亮之後,賈馬爾就下令部隊向南移動半英裡,目的就是避開戰場的屍體。
屍體在高溫情況下會引發瘟疫,尤其是那些揮之不去的蒼蠅,真是又惡心又可怕。
同時釋放了一批戰俘,讓對方派人過來搬運屍體,便於就近掩埋,奧軍不會對其發動攻擊。
除了一些新鮮的馬肉以及摸屍得來的戰利品之外,奧軍對戰場上的其他東西就沒什麼興致了。
燧發槍與配套的彈藥倒是繳獲了不少,不過也隻能作為輔助工具。
在嘗到了定裝彈藥的甜頭之後,賈馬爾與一群手下對裝填龜速的燧發槍也就像在看雞肋一般了。
如果是役所部裝備都是左輪步槍,或者機槍能有二百挺的話,賈馬爾相信戰果可能會增加一倍。
勢必會殺得對方屍橫遍野,不過那樣的話,恐怕到了晚上就不敢過來送死了……
現在他決定見好就收,再待下去的話,那就凶多吉少了。
哪怕一天往南挪動半英裡,一個月也能挪出十五英裡。
七月二十二日,賈馬爾得到了一個另自己非常開心的好消息。
倒不是侯賽因率主力部隊擊敗了對岸的敵人,而是薩利赫率部奉命前來。
薩利赫所部有一萬騎兵、五千步兵、兩百輛蒸汽坦克,以及用五萬人吃一個月的軍糧。
蒸汽坦克裡有一半是裝有機槍的新坦克,這讓旗開得勝的賈馬爾大為欣喜。
易卜拉欣一世在收到了侯賽因的來信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決定大舉增兵布達佩斯。
己方可以主動放棄克拉科夫,但絕對不能再放棄或者任由敵人攻陷布達佩斯,那勢必會導致巴爾乾地區遭受威脅。
奧斯曼帝國的騎兵素來驍勇善戰,步兵以禁衛軍聞名於世。
在從明帝國手裡獲得大量坦克與重炮之後,也就無需害怕與敵人對陣了。
薩利赫所部的到來,剛好將此前賈馬爾的兵力損失給完全彌補上了。
當然,索彆斯基不會讓這兩部敵軍輕易彙合。
還是出動了五萬波軍騎兵對薩利赫所部進行了長時間的襲擾,不過因為坦克的存在,收效甚微,反而損失了近四千騎兵。
索彆斯基麾下就剩下大約六萬騎兵了,他已經不打算與奧軍硬碰硬了。
本來還想在小股敵軍身上找補回來之前的損失,沒想到第三路奧軍居然也裝備了坦克。
這下好了,等於連折兩陣,損失了四萬騎兵,而戰果寥寥無幾,算是虧大了……
利奧波德還想繞過賈馬爾所部,南下先包圍北上增援的薩利赫的部隊。
但是考慮到對岸的侯賽因所部可能在聞訊之後向紹姆貝格的部隊發動進攻,隻能暫時作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布達佩斯戰場上,侯賽因的部隊兵力最多,戰鬥力最強,南邊的兩股敵軍加起來的戰鬥力也不如前者。
利奧波德手裡還有超過十三萬步兵,但機動性就比索彆斯基的騎兵部隊差太多了。
一旦脫離主戰場,南下數十英裡作戰。
哪怕消滅了奧軍的增援部隊,如果此時紹姆貝格向利奧波德求救,屆時自己該怎麼辦?
紹姆貝格手裡倒是有三十五萬部隊,但侯賽因的兵力不少於二十萬。
按照之前二比一的兵力對比來計算,反而是紹姆貝格所部處於劣勢。
戰壕與多瑙河上的戰艦倒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遲滯敵軍的進攻,但利奧波德不知道紹姆貝格的部隊能堅持多長時間。
三天還是五天?
抑或是七天?
甚至十天?
在一切順利的情況,十三萬步兵南下殲敵,然後再回來,至少也要三天時間。
這就意味著紹姆貝格的部隊必須堅持三天以上的時間,最好是五天,這樣留給己部的機動時間會比較充裕。
關鍵在於,假設紹姆貝格的部隊與侯賽因所部打得兩敗俱傷,等己部反攻回來,還能否達成戰術目標呢?
之前製定的作戰計劃,圍攻布達佩斯不是目的,目的是吸引侯賽因率部回救,最好可以將其重創,乃至消滅在布達佩斯外圍。
在侯賽因所部遭到重創的情況下,憑借五萬波軍騎兵以及十萬步兵,應該可以收複對岸的佩斯城堡。
至於位於西岸,易守難攻的布達城堡,就要再做一番計較了……
進攻布達城堡,不是兵力占優就能直接攻下的,必須裝備足夠多的重炮。
現在西岸部隊的一半左右的重炮都已經在對射時損失掉了,餘下的部分已經不足以摧毀布達城堡的城牆了。
可以說在圍攻賈馬爾所部之後,布達城堡戰役的發展已經背離了利奧波德的初衷,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下去了……
對方的蒸汽坦克的確難以渡河,但大量逗留在多瑙河西岸的結果,就是讓聯軍難以下咽。
哪怕原地不動,就地防禦,都是一個極大的麻煩。
這些外殼是鐵板並配有火炮的東西,就跟巨型蟾蜍一樣。
不碰還好,碰了就可能中毒……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