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雞與多爾袞並非不懂軍事,正相反,整個西方世界,所有元首與統帥加起來,懂得的陸戰方麵的內容也並不比這兩位多多少。
當年在東方世界,大清王師與蠻明軍隊幾乎打過各種戰役,對於愈發被動與最終失敗的原因也是心知肚明。
沒有戰略眼光,斷然不會決定仿效當年的耶律大石進行西征。
好在冒險成功了,沒讓那詭計多端的魔童將大清消滅在東方世界。
學費是無比昂貴的,但也讓大清高層學會了用戰略眼光看問題。
眼下的確可以坐山觀虎鬥,讓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城下拚個兩敗俱傷。
大清王師完全不用損失兵力,然而一旦這麼做,弊端就顯現出來了。
奧斯曼北上與西進皆受挫,且損失太多兵力的話。
不但會使其元氣大傷,很可能痛定思痛之後,將擴張的方向重新調整到黑海與裡海沿岸地區。
大清不想與奧斯曼再起戰事,就希望跟在奧軍後麵刮地皮。
此前王師在摩拉維亞與波蘭境內的作戰時非常成功的,順雞希望多打幾次這樣的牙祭。
此時幫助奧軍扭轉戰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幫助自己,確保繼續跟著奧軍吃肉。
算是互惠互利之舉,還能順便消滅波蘭的盟友,為王師今後消滅波立創造先決條件。
神聖羅馬帝國出兵幫助波立,雙方合並一處,王師就未必能夠戰而勝之了。
現在先在維也納城外跟奧軍一道消滅神聖羅馬帝國的主力,往後其就難以出兵波蘭了。
若是可以順便撿到幾十萬人的武器裝備,那就算是沒白跑一趟了……
大清國在西方世界不是最弱的,但卻是最窮的之一。
來到這邊,也就沒啥挑食的可能了,基本上戰場上能帶走的東西,都會帶回去。
在東邊撿不到,那就來西邊撿!
都混到這個地步了,沒啥不好意思的。
以勝利者的名義來撿,那是名正言順的。
在裡子和麵子的雙重利益驅使下,三十萬清軍騎兵僅用了不到五個衝殺回合,便將八萬聯軍騎兵打得落花流水。
過半聯軍騎兵當場戰死,淪為了遍地的“落花”!
由於采用的戰術得當,加之兵力優勢非常明顯,清軍這邊死傷不到兩萬。
僅僅重創了對方的騎兵還遠遠滿足不了多爾袞的胃口,己方傾巢而出,就是要一鼓作氣,橫掃戰場上所有的敵人。
對方還有數十萬步兵與奧軍激戰,在不遭受友軍炮灰誤傷的前提下,王師也會酌情逐步蠶食掉敵人的步兵。
打敵人的騎兵其實是比較容易的,雙方拉開陣勢,直接開衝就完事了。
然而對付敵人的步兵,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越是靠近奧軍的陣地,彈坑與殘骸就越多。
這就直接增加了清軍騎兵集群突擊的難度,故而博洛、嶽樂、鼇拜、尼堪這四名主將都沒有讓所部人馬輕易攻過去。
僅僅讓檬古騎兵在方便的情況下,繼續環繞目標放箭,將獵物困在當中就行了。
此時想實施大規模的突擊行動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多爾袞讓人打出信號彈,暫時放棄近戰。
聯軍在失去了大部分騎兵之後,幾乎淪為了一支純步兵部隊,更要命的是現在腹背受敵。
正麵的奧軍陣地有大量坦克與火炮,對方還有戰壕與土牆作為掩體,過去其陣地是極其困難的。
背後則是比惡狼還多的清軍騎兵,步兵一旦暴露在野外,沒有掩體與樹林保護,遭遇騎兵追擊的下場隻有一個……
想攻,攻不過去!
想退,退不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手裡緊握著望遠鏡,心裡著急上火也無可奈何。
數十萬清軍騎兵突然參戰,這完全是他計劃外的事情。
在無法短時間內擊敗奧軍的情況下,清軍的參戰對聯軍的打擊是致命的。
除了駐守維也納城內的八萬人之外,利奧波德手裡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這就意味著前方仍在作戰的三四十萬步兵,必須要靠自身能力來自保了。
要麼繼續向前,奪取奧軍的陣地,利用對方修築的掩體來對抗清軍騎兵的包圍。
要麼就得立刻向後突圍,不然早晚會被奧軍與清軍聯手消滅在野外。
不論是向前還是向後,麵臨的困難程度都差不多大。
利奧波德在反複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決定讓部隊立刻突圍。
步兵衝出來還能繼續參加保衛維也納的戰鬥,這是最大的利好。
去進攻奧軍的陣地的話,哪怕成功了,還是要麵臨清軍騎兵的包圍。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己方步兵搶占奧軍陣地,然而對方調來了包圍布拉迪斯拉發的部隊。
這就等於出城圍攻奧軍的大軍,不但損失了大量兵力,最終反而被清軍與奧軍聯手包圍了。
短期內,起碼在開春之前,利奧波德是不可能調來援兵給被困部隊解圍了。
最近的友軍也是索彆斯基的部隊,能不能及時過來還是個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看到象征著突圍的信號彈之後,聯軍步兵總算是如釋重負,不用再進攻該死的蠻族了。
麵對塹壕戰,己方的戰車又無法繼續前進,大家真是一籌莫展,這下可以不用送死了。
等火線上的部隊撤下來,這才發現,外麵的情況比之前預想的要複雜得多。
要不是外層步兵利用剩餘的戰車和殘骸在奮勇抵抗的話,他們早就被清軍騎兵給分割包圍成一堆大大小小的戰鬥群了。
由於奧軍在長時間被動挨打之後,隨著聯軍的撤退,好不容易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正在享受,而且戰場上的人造障礙物實在太多,並未發動全線反擊。
這使得外層的聯軍步兵越來越多,來自背後的壓力又非常有限。
主要是奧軍的炮擊,但炮火並未像之前那麼猛烈。
聯軍步兵開始借助上千輛戰車向維也納城的方向進行突圍,力求撕破清軍的包圍網,多路而逃。
對付敵軍騎兵,小型加農炮很好使,排槍戰術也是管用的,隻要對方膽敢衝過來,聯軍步兵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