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線鐵路預計還有兩年能夠修到莫斯科,按照西曆計算就是一六八二年,過一年能修到斯莫棱斯克,預計在三年之內能連同波羅堡的港口。也就是說,在一六八五年之前,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線貫通。若是情況允許,朕還想把鐵路從莫斯科經布良斯克,修到黑海北岸的敖德薩去!”
這就意味著不但可以控製整個俄國,還能吃掉非著名糧倉——烏克蘭!
由於西征較為順利,昊菁皇帝已經想到未來自己可能麵臨兩個選擇。
一是按照原計劃,將老窩搬到澳洲去。
尤其是東海岸,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修座宮城,真是堪稱人間仙境。
澳洲西部的鐵礦儲量約為五百億噸,煤倒是不缺,唯缺石油,必須依賴蘇門答臘油田和中東的石油來輸血。
搬到澳洲就等於坐擁了兩洋優勢,還能縮短與位於南非的鄭家的距離,兩家聯手,就等於把大半個印度洋變成大明的內海了。
反過來,劣勢也很明顯,澳洲大陸過半土地乾旱缺水,不缺水的地方也僅僅是和放牧,真正能夠耕種的土地比大明本土還少。
除非用升級版愚公移山,將東部的大分水嶺給炸了,讓暖濕氣流有向內陸流通的渠道,否則再過五百年,也還是眼下這個德行。
二是改變計劃,將老家挪到北邊去,占據整個北地。
原有的羅刹地盤,加上草原、中亞,新本土的麵積不會少於兩千萬平方公裡。
庫爾斯克、卡奇卡納爾、克裡沃羅格這三座鐵礦的儲量之和便有九百億噸之巨,幾乎是澳洲的兩倍。
無非是品味低了一些,隻有百分之三十六到四十六,澳洲鐵礦的品位達到百分之五十七。
北地雖然常年低溫,然而鮮卑利亞南部的帶狀地區其實都可以耕作,也完全不缺水。
重要的是有巨型油田,這是澳洲那邊完全不具備的,煤礦自然也不缺。
鐵、煤、油這三樣就是工業命脈,一應俱全就意味著可以長期支撐重工業的發展了。
隻能二選一的話,若是發展海外貿易,澳洲更適合作為基地。
攀升重工業的話,那北地就是不二之選了,缺點就是缺少暖水港。
要是能將這兩塊大肥肉都吃到嘴裡的話,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怕就怕未來東南亞的土著不斷發生叛亂,使得王師疲於應付,搬家到南地就吃了大虧了。
原本就地廣人稀的北地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安撫好那些放牧的,以後便可高枕無憂了。
“臣鬥膽,陛下可是欲在鐵路完工之後,命王師繼續西進?”
方以智聽了大概之後,心裡也就有所計較了,皇帝此前跟柯爾貝所言,不過是敷衍之詞罷了。
“眼下是這麼個情況,不過說到具體情況,還要再看情況!”
十級明語就是如此“通俗易懂”!
“……”
“朕也說不好五年之後歐洲會變成何種模樣,當務之急還是要等鐵路修到莫斯科,讓西征將士儘快回家。待輪換部隊就位之後,我大明便可以坐山觀虎鬥了。東虜不是喜歡肆虐歐陸嘛,那就讓其恣意妄為好了,等打得差不多了,王師便可從中漁利了。若此時王師主動出擊,恐怕會引起歐陸諸國的警惕,可謂得不償失!”
在辮子跟奧斯曼、神羅等對手打得兩敗俱傷之前,昊菁皇帝是不會輕易讓王師過去摻和的。
打仗多費錢啊!
尤其是打短期內看不到多少回報的戰爭,那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
老子不是隋煬帝,你就是主動邀請我參戰,老子都要考慮再三!
隻有一種戰爭可以拍腦袋決定,那就是海盜一樣,搶了就跑的!
揭暄與鄭廣英最喜歡乾這種事了,時間短,見效快,艦隊與朝廷都能收入頗豐。
算起來,距離第一次遠征北美,已經過去二十年時間了,真是物是人非啊!
“陛下高瞻遠矚!”
方以智的意思也是再等等,等到歐陸戰事水落石出再說。
這下皇帝開了金口,他就不用天天揣摩聖意了。
“這次等柯爾貝回去,路易十四聽說威廉三世一次拿到了十艘三級鐵甲艦,肯定心裡不平衡!”
你讓我在北美問題上不滿意,我就讓你在吉野上麵難受,公平合理!
要不是看在當年黎塞留同意出兵,派蒂雷納幫助自己打辮子的份上。
昊菁皇帝還會加倍報複,直接跟法國翻臉還不至於。
完全可以在荷蘭身上做文章,表示可以接受定遠的預定就行了……
跟在賭桌上一樣,老子籌碼多,拖都能拖死你,你跟還是不跟呢?
二十年之後開賣四級鐵甲艦,哪怕法國屆時能夠造出同等噸位的鐵甲艦,昊菁皇帝也有法子收拾你。
你能造出來法式四級鐵甲艦,我就把定遠便宜賣給荷蘭,而且接受分期付款,還可以易貨充抵貨款。
從在北美的進攻行動中,昊菁皇帝可以看出這隻國王心裡或多或少,仍舊存有挑戰世界霸主的奢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沒有做好與法國開戰的準備之前,昊菁皇帝也不想結束與法國的同盟關係。
尤其是要等到飛機大規模列裝空軍之後,讓大明空軍徹底掌握戰場製空權。
由於對麵的法軍隻擁有飛艇,一旦讓明軍戰機發現,飛艇就是跑不了的活靶子。
然後大明王師就可以發揮“空地一體戰”的優勢了,對地麵的法國部隊進行狂轟濫炸!
“信天翁”的性能並不怎麼出色,但隻要能飛到目標上空,進行投彈就足夠了。
從飛機列裝,到空軍的飛行員能熟練駕駛這種飛機投入戰鬥,沒有七八年時間是不行的。
尤其是三十六艘主力艦和上百艘吉野組成的強大艦隊,得在二十年之後才能成型。
故而昊菁皇帝在一七零零年之前,還是要表現出自己作為全球第一大善人的一麵!
至於內閣成員與軍機大臣們,自然是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嘍!
現在首輔是方以智,次輔為夏完淳,加上三個添頭孫傳庭、宋應星、吳甡,剛好湊齊五人組。
軍機處也是以這五人為基礎,加上七部尚書與左都禦史,剛好十三人,表決時有分歧也不會出現對等票數的情況。
昊菁皇帝依然擁有一票否決權,不過除了關於追加西征費用的事情之外,基本上沒用過這個外掛。
當過一次首輔的堵胤錫再也不打算重蹈覆轍了,連坐次輔的念頭都沒有,很高興地返回吏部,卷土重來去了。
對此,薛國觀是深有體會的。
剛開始做首輔還行,但越往後就感覺自己越發動吃力。
不光腦子不夠用,連所學知識都有些乾涸的跡象了,自己能全身而退,還是女婿的幫忙。
沒有全球眼光,不斷學習與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是絕對做不了眼下這個大明首輔的位置的。
綜合各方麵的考量,在方以智之後,就是公認的聰明人——夏完淳,可以勝任這一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