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熱浪肆虐英屬北美的時候,黃廷與鄭成功也得到了必要的增援,看似發動總攻的時間到了。
不過經過尊師的指點,加上南征北戰所積累的經驗,倆人也意識到眼下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就是缺德的英國人將一些戰鬥力不高的船隻直接坐沉在水淺的地方了,導致外海的遠征艦隊無法進入查特胡奇河。
這也就意味著位於新倫敦外圍的遠征軍是無法得到艦隊的支持了,以後圍攻該城,隻能量力而行了。
其次,由於氣溫太高,士兵無法披甲,用內襯就會汗流浹背,不用內襯,光是金屬在高溫之後便能將士兵的皮膚燙傷。
若是在高溫下強行發動進攻,不光是士兵的外傷難以在短時間內愈合,還可能會產生一些疫病。
情況對遠征軍來說造化弄人!
三月份的氣溫非常適合打仗,可惜兵力不夠。
現在得到了增援,然而戶外氣溫已經飆升到了三十五攝氏度以上。
比緬甸那邊好的是,這便是乾熱,純曬人!
不過征緬的時候,王師在雨季是不打仗的,隻有到了旱季才會進兵。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隻能照搬緬甸戰場的作息時間表了。
等於給全軍放了三個月的假,夏季就是休養生息,順便用推土機給新倫敦修幾圈壕溝。
待十月份左右,再行發動進攻,這期間還得想想如何收拾掉河麵上的英軍艦隊。
在德拉瓦爾艦隊全軍覆沒之後,英軍艦隊在阿什比爵士的指揮下,似乎吸取了之前的教訓。
所有主力艦都借助城牆或建築物的掩護躲起來了,不會貿然出現在岸邊沒有大量建築物的河段裡。
這使得遠征軍並不容易對敵艦下手,由於城內守軍擁有大量的小型加農炮,導致出動飛機空襲的效果也不算太好。
上次空襲英軍艦隊損失了二十八架飛機,而黃廷得到了一百架的補充。
與鄭成功合兵之後,兩部的空軍也部署在一起。
刨去偵察與之前空襲時損失的,眼下擁有一百三十七架飛機。
空中力量比此前增長了一半以上,可是期待已久的艦隊,卻無法在關鍵時刻現身於內河了。
己方有空中優勢,敵方有內河艦隊,是役便是對黃廷與鄭成功指揮作戰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
好在增援部隊還攜帶了兩百枚“飛毛腿”導彈與三十六門的一七一毫米重炮,彌補了此前的火力消耗。
其實查特胡奇河與奧克馬爾吉河在新倫敦以北數百裡出是彙合成一條河的,但英國人顯然知道了奧克馬爾吉河沿線失守的消息。
乾脆來了個首尾都掐斷,在查特胡奇河上遊與下遊都沉了多艘船隻,用以防禦來自奧克馬爾吉河的敵艦威脅。
其實新倫敦城就位於查特胡奇河與奧克馬爾吉河“人”自型交彙處的褲襠位置,瀕臨西側的查特胡奇河。
對師兄弟二人來說,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黃廷想了半晌,最終腦子裡也直蹦出來了一個老辦法……
既然敵人認為與奧克馬爾吉河是個威脅,莫不如來個“大禹治水”!
利用上千輛坦克改裝的裝甲推土機,從數十裡外的與奧克馬爾吉河引水!
直接把查特胡奇河改道倒是容易,可是工程隊難免會遭遇敵艦的炮擊。
往上遊走的話,那距離似乎與直接從奧克馬爾吉河引水差不太多了。
選擇後者的話,將會帶來一個壞處。
那就是奧克馬爾吉河水位下降,會導致鄭省英的艦隊難以輸送足夠多的補給品。
鄭成功壓根就沒想過圍攻新倫敦,居然比當年自己圍攻馬德裡還要困難。
每走一步都要麵臨重大抉擇,儘管心態還算好,可好像真有點上火了。
尊師倒是沒有給出己部消滅英國的時間表,可是時間一長,難免會讓旁人覺得自己統兵打仗的能力退化了……
統籌規劃是兩位主帥的事情,下麵的士兵主要執行捕魚、打獵、找土豆、挖野菜,搶收英國莊園主的麥子等重要任務!
英國人不吃的河魚,這下全都便宜了遠征軍士兵。
打仗還隨身攜帶漁網,恐怕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幾個同行。
抵達北美作戰的倭軍亦是如此,倭人好吃海魚,可是足輕們經常連魚都吃不起。
有河魚吃就不錯了,他們也沒有挑食的資格。
見到河流,甭管大小,直接下網,先填飽肚子再說其他的。
另一方麵,為了以防萬一,黃廷下令大規模修建木屋。
北美南方也會下雪,屆時因為沒有庇護所,遠征軍發生大規模減員便是主帥之責了。
若是能在霜降之前,攻入城內,那便最好不過。
退一步說,萬一該城真被水淹了,那就沒法住人了,裡麵多半會爆發疫病。
為了“引水灌溉”,黃廷組織了八百輛由坦克改裝的推土機。
每四輛一組,每組推土機隻需要負責兩三百米的施工距離即可。
按照實際挖掘速度計算,最多一個月,便可全線完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夏季枯水期就算了,等八月份之後就立即實施這個宏偉的計劃。
城裡的英國佬不是喜歡用戰艦來保衛自己麼?
這好辦,咱遠征軍再給爾等多加點水!
丘吉爾中將一直在等待敵人發動攻城,可是等了半年多都沒動靜。
好在由於皇家海軍的存在,己方控製著查特胡奇河以西的廣袤地區。
這就可以通過艦隊向都城運輸糧食了,確保守軍保持旺盛的士氣和不低的戰鬥力。
詹姆斯二世也早已從德拉瓦爾陣亡的悲痛中緩過來,開始對擊退黃皮猴子的進攻抱有很大的期望了。
對方明顯是忌憚皇家海軍艦隊的實力,不敢貿然發動進攻。
而己方卻可以憑借艦隊與城市的優勢,堅持與其對峙下去。
最終選擇退卻的,必定是那些遠道而來的黃皮猴子!
儘管此前從其他地方帶來的消息不是很好,可詹姆斯二世認為隻要取得了新倫敦保衛戰的勝利,那就必定可以從根本上扭轉當下不利的局麵。
黃皮猴子想要接管荷屬北美可以,但要同時吃掉西班牙與大英帝國的地盤,那就是白日做夢了!
要控製這麼大的麵積,沒有兩三百萬兵力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詹姆斯二世認為哪怕黃皮猴子皇帝有這個野心,也沒這個實力。
時間拖得越久,便對己方越發有利,最終促成和談,迫使黃皮猴子放棄侵略本國的計劃。
身邊的群臣也認為這個推斷從邏輯上是極其可行的,如今西班牙還沒投降,己方就更不能示弱了。
必須要讓黃皮猴子看到大英帝國的強悍與堅韌,讓他們知難而退,才有利於接下來的和談。
到了八月中旬,黃廷見到時機成熟,河水開始上漲,便決定開始實施自己的“大禹治水計劃”!
不光要實施,還要將新倫敦城作為所有治水計劃裡最為成功的範例!
作為師兄,這種“大善事”自然不用鄭成功來做。
他隻需要等待時機,率部采摘勝利果實就行了。
英屬北美是人家的地盤,黃廷很清楚輕重緩急。
等到九月二十五日,北美南部的天氣還沒轉涼,新倫敦城內的人卻看到了無比驚悚的一幕。
一大片白亮的河水居然從東北方向,往他們所在的位置直撲過來!
在努力了一個多月之後,黃廷終於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一幕名場麵……
新倫敦城外有三條壕溝,都是此前遠征軍用推土機挖的。
現在總算是能派上用場了,河水沒過多長時間便填滿了壕溝,使其變成了護城河。
黃廷的目的當然不是用護城河來保護該城,故而這還不算完。
源源不斷的河水不光填滿了護城河,還要淹沒整個目標區域。
英國佬不是來了個前後夾擊,用沉船阻塞了查特胡奇河上下遊。
黃廷便因勢利導,來了個更狠的。
查特胡奇河上遊修了個水壩,將上遊兩條河分流出的河水全部引向奧克馬爾吉河!
直接將查特胡奇河弄得差不多斷流了,讓下遊英軍艦船很快便坐沉在了河床裡!
阿什比爵士很快便弄明白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在與丘吉爾協商之後,決定派出一支一千人的騎兵部隊,掩護工兵,炸毀那座該死的堤壩。
如果不這樣做,那就等於八十艘艦船都處於半報廢的狀態了,而且還喪失了寶貴的機動性。
英軍行動非常迅速,當晚就出城,走過河床,從西岸一路奔向上遊,尋覓那座堤壩。
可剛出去大約五六英裡遠,他們便遭遇了劈頭蓋臉的一頓胖揍。
由於堤壩以下的查特胡奇河段已經沒水了,在清理了河床裡的石頭,並鋪設了鋼板之後。
遠征軍的蒸汽坦克可以輕鬆通過河床,來到查特胡奇河的西岸,與步兵一起等著英國人上鉤。
今夜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情都能成!
一千英軍騎兵,加上一百工兵,遭到了兩百輛蒸汽坦克和五千明軍的伏擊。
戰鬥僅僅持續了不到十五分鐘,結果是隻有不到三百人逃出升天,其餘非死即傷。
這還算是反應及時,跑得夠快,否則必定落得全軍覆沒的“美妙”下場。
在堤壩附近,還埋伏著大約五千人,他們算是第二道防線。
黃廷善用“大禹治水”戰術,當然知道敵人會如何垂死掙紮。
你不是喜歡玩水嗎?
現在爺爺我讓你玩個夠!
查特胡奇河算是乾了,然而新倫敦城已經被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