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在康雞年間的第四次西征,較於前三次,因為左路軍遭到了盟軍的阻擊,的確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然而其他兩路人馬並未遭遇太激烈的抵抗,多羅貝勒察尼的中路軍雖然被迫後撤,但減員是很少的。
正藍旗的彰泰所率的右路人馬,幾乎是順風順水,波蘭騎兵與神聖羅馬帝國的部隊一如既往的成為了手下敗將。
三路人馬總計從中歐地區掠奪了至少八十萬人和二十萬頭牲畜,財物折合銀幣不下三百萬。
隨著冬季的來臨,康雞也打算還以顏色,尤其是要報此前損失十五萬人馬之仇,必須要給予蠻夷們一個慘痛的教訓。
大清王師最擅長冬季作戰,加之東歐在冬天較為寒冷,利用此時發動第五次西征再合適不過了。
此番西征的主帥依然是察尼,兩位副帥穆占與彰泰,連各自的進攻方向都沒變,變的就是投入的兵力。
三人均領兵五十萬,康雞親自領兵百萬作為三路人馬的後盾,計劃投入兩百五十萬大軍。
根據穆占的報告,此前大清王師尚未去過的瑞士、法國、威尼斯三國非常富裕,堪稱肥羊。
無非是瑞士以山地居多,不便騎兵馳騁。
法軍戰力不俗,且有飛天邪物保護。
威尼斯國土狹小,軍力最弱。
故而穆占建議二番攻入該國,以揚大清王師之聲威!
康雞在詢問過索額圖等人之後便同意了,畢竟該國靠近奧斯曼,王師可攻可退。
不過在進兵的時候,穆占被告知不能通過奧斯曼境內,對方早已與威尼斯簽署合約。
此前清軍撤退時能進入奧斯曼境內,完全是對方沒有準備。
如今想把奧斯曼控製的斯洛文尼亞地區作為自己的進攻走廊,那就絕對行不通了。
替代的進攻路線便是經摩拉維亞與奧地利,攻入法國東南部以及威尼斯。
穆占手裡擁有五十萬人馬,加之察尼大軍的牽製作用,當地的法軍根本不足為懼。
這次穆占也學聰明了,再也不打算與法軍正麵對壘了,那絕非明智之舉。
五十萬騎兵就是要發揮機動作戰的優勢,能搶便搶,沒機會便轉進他地。
用這招來抵消掉飛天邪物之戰力,大致應該是管用的,雖說隻是猜測……
大軍於聖誕節前便攻入了法國東南大區,旋即遭到了當地法軍的頑強抵抗。
蒂雷納在返回奧地利之後,便命令奧比鬆與羅什舒瓦爾所率兩個集團約十六萬調至東南本土,不需要進攻,專門負責防守。
用十六萬人來保衛法國的東南部地區,大致是比較符合實際狀況的,不能讓韃靼人洗劫完中歐之後,再把法國本土打爛。
向北能協防瑞士,向東能協防威尼斯,距離上都比較近,這個部署算是一舉三得。
蒂雷納已經實現與兩國元首做了保證,在韃靼騎兵不入侵兩國的情況下。
除法國空軍的飛機之外,法軍的地麵部隊不會越過邊境線。
瑞士從法國購買了五十架“信天翁”戰鬥機,飛行員正在接受培訓。
前期由法國飛行員駕駛瑞士空軍的戰機,負責偵察與攻擊來犯的韃靼騎兵。
蒂雷納順便還促成了法、神、瑞、威四國簽署的《空中管理條約》。
即四國空軍飛機可不經對方允許,飛過邊境,攻擊其境內的韃靼軍。
實際上,即使擁有上百架戰機的威尼斯也要仰仗強大的法國空軍來保護自己,自己擁有的那點飛機在戰時完全不夠消耗的。
查士丁尼在得知了戰機對敵軍騎兵集群的強大殺傷力之後,急忙向明帝國追加采購了一千架“信天翁”戰鬥偵察機。
威尼斯上下也開始後悔,被韃靼騎兵搶走的那麼多財物,如果能提前用來購買飛機,那就不會蒙受如此之大的損失了。
很顯然,歐皇路易十四高瞻遠矚,眼光獨到,對飛機的價值和作用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本國空軍跟風法國就對了。
神經受刺激的威尼斯人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修建機場,每座城內都必須擁有一座機場。
像首輔威尼斯城這樣的大都市,擁有高達五座機場。
內城還是遍布水道,可供剛朵拉小舟遊弋。
擴建不到十年的外城則全都是陸地,修建機場完全沒問題。
威尼斯港有艦隊保護,自保是沒問題的,但內陸腹地,就必須交給空軍戰機負責了。
為了給迷航的飛行員提供定位服務,每座機場還把部分草坪修建成了城市名字。
每個字母都有四五米見方,飛行員在低空便可看到。
即便在夜間,點燃字幕土溝之後,燃燒的字母也能在空中清晰可見。
“一切為了威尼斯!”
在查士丁尼的新口號的激烈下,連曾經鄙視參軍的貴族子弟都紛紛投身行伍。
原因很簡單,韃靼騎兵是十足的野蠻人,不但殘暴而且貪婪。
人家是真能把你家搶得雞毛都不剩,地麵戰鬥又不是人家的對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唯一能報仇雪恨的方式就是從天上下手,所以貴族們也就不會遲疑與猶豫了。
經過動員,威尼斯的兵力擴充到十五萬,不過都分散在各地,無法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拳頭。
真正能指望得上的,還是新晉的歐洲戰神蒂雷納元帥所指揮的五十萬法軍……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這次蒂雷納就不會將東南大區以及威尼斯作為主戰場了。
上次韃靼人在這裡吃儘了苦頭,要是還能上鉤,那就是真傻了!
對方即便真會向該地區發動第二次進攻,也會分散兵力,讓盟軍難以一網打儘。
與其在阿爾卑斯山以南被清軍牽著鼻子走,還不如在奧地利或南德境內伺機發動與清軍主力的決戰。
經過補充,蒂雷納手裡擁有三十五萬法軍含五萬騎兵)、十萬聯軍騎兵、五萬瑞士步兵。
騎兵總數達到五十萬,坦克約有五千輛,重炮擁有五百門,導彈兩千枚,戰機五百架。
從重型裝備的數量與質量上看,大致可以發動一次決戰的了。
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奧斯曼不會參戰,否則盟軍的勝算會急劇降低。
距離上次布達佩斯之戰快過去了二十年之久,康雞是不相信自己沒了奧軍的幫助還打不了勝仗的。
大清鐵騎隻要進兵迅猛,便可讓那些蠻夷連馬蹄踐踏起來的灰塵都吃不到……
與清軍卷土重來不同,奧軍以騎兵較少,北上危險為由,不打算再次進攻維也納以北地區。
接替侯賽因成為匈牙利帕夏的拉希姆采取了比其前任還要苟且的防禦策略,那就是將絕大部分兵力都收縮到匈牙利平原地區。
連此前攻占過的大半個奧地利都無條件放棄掉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擔心蒂雷納與利奧波德聯手,讓自己吃敗仗。
侯賽因在任期間,可是從來沒吃過敗仗的,哪怕在布達佩斯遭到了神聖羅馬帝國部隊與波蘭騎兵的圍攻,都沒有落敗過。
在看過蘇丹寫給自己的親筆信,尤其是了解了明帝國皇帝提出的建議之後,拉希姆更加認可固守布達佩斯一帶的策略。
一旦己方主力在維也納平原地區遭到重創之後,恐怕沒幾個人能跑回匈牙利了。
還將意味著保護匈牙利的兵力也會被失利所耗儘,己方將被迫撤往巴爾乾半島。
真要是出現了那種情況的話,蘇丹一定會嚴懲敗軍之將的……
拉希姆希望康雞在敵軍南下匈牙利之後,再派出大量騎兵殺入敵國腹地進行反擊。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等敵人攻過來,清軍就打過去了。
對方能一次投入兩百五十萬大軍,拉希姆也不好多說什麼。
整個匈牙利與巴爾乾半島的奧軍總兵力不過五十萬,康雞手裡有雄厚的兵力,拉希姆隻有羨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