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在戰機的打擊之下,邊境附近的辮子就根本組織不起來像樣的反擊。
隻要發現地麵上有騎兵在集結,從旗號上看還不是自己一邊的,信天翁就會對其進行投彈加掃射。
張煌言兵分三路,每路包括三個裝甲旅、兩個機步旅、三個騎兵旅、四個步兵旅,足以摧毀沿途的任何抵擋力量了。
北路從布良斯克出發,中路從庫爾斯克出擊,南路從察裡津向西挺進。
三路大軍的最終目標都是南布格河,這是昊菁皇帝與易卜拉欣達成的協議界線。
除此之外,張煌言還在察裡津部署了一個裝甲旅、一個機步旅、兩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用來處理高加索山以北地區的辮子。
根據與奧斯曼簽署的協議,從索契到車臣一線,以北包括索契與卡爾梅克草原歸大明帝國,以南包括車臣歸奧斯曼帝國。
張煌言相信處理這一地區的東虜兵馬用不了太多時間,因為對方打不過就一定會向南通過高加索山口,向奧斯曼撤退。
至於為何不向東或者向西撤退……
向東是裡海!
向西是黑海!
張煌言給位於黑海西北岸作戰的三支部隊的命令就是長驅直入,大膽包抄,在抵達南布格河之前,兜住對方的人馬與百姓越多越好。
一隻適齡東虜男丁價值三十銀幣,這可是純利潤,還不需要給朝廷或者皇帝一部分提成,甚至上稅。
若是抓獲一百萬男丁,那就是三千萬銀幣的好處,故而各旅的將領們都已經紅眼了,這可是千載難逢賺大錢的機會。、
各裝甲旅都是一馬當先,將身後的俘虜都留給步兵旅去管理,他們則是向前再向前。
隨軍的攝影師拍攝了綿延十數裡的裝甲部隊的挺進盛況,坦克上的步兵更是對著鏡頭紛紛擺出了v字手勢。
在英語裡,這是勝利的意思。
在大明王師這邊,這是剪刀的意思,寓意剪掉東虜腦後的辮子!
由於武器裝備日漸精良,戰術磨合逐步成熟,單兵戰力可圈可點。
故而從上到下,王師官兵都對這次行動獲得勝利堅信不移,必定可以飲馬南布格河畔。
在開戰五天後,明軍的裝甲旅便相繼抵達了第聶伯河畔,在舟橋營的協助下,坦克開始通過淺灘上的浮橋,強渡第聶伯河。
對岸的清軍在拚命阻擊,他們也知道這條河是大清國最大的一條天然屏障,尤其是西岸是高於東岸的,非常有利於防守。
“王爺!狗蠻子的鐵甲戰車正在渡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來自正黃旗的昂邦章京貝和諾灰頭土臉地跑過來,報告了一個非常不利的情況。
“本王業已看到了!”
負責此地防守的是剛剛從前方撤回來的和碩雍親王胤禛,也就是保成皇帝的四弟。
在胤禛的指揮下,大清炮隊已經竭儘所能地轟擊對岸越來越多的蠻明部隊。
可是頭頂的大量飛天邪物也在瘋狂攻擊大清王師,尤其是炮兵部隊。
開打不到兩個小時,大清炮隊已經損失七七八八了,火力越發微弱。
再這麼下去,已經岌岌可危的第聶伯河防線便要宣告失守了。
保成皇帝當初能讓四弟胤禛領兵負責北部地區的防禦,原因就是他這個四弟不懂領兵打仗,這樣保成皇帝才能放心。
不過也給胤禛配備了一群幕僚與將領,名義上是協助,實則文臣用來監視胤禛,武將則可分走其麾下的兵馬。
保成皇帝在整個北部地區部署了大約一百萬大軍,歸胤禛統領的人馬數量便高達五十萬,其餘則歸保成皇帝直接指揮。
但是現在,不管是胤禛的部隊還是其他部隊,麵對明軍海嘯般的猛烈進攻,都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態勢。
將胤禛換成一個會打仗的將領,譬如察尼,其實結果也不會好到哪去,因為沒有製空權,清軍在白天就隻能被動挨打。
每個明軍裝甲旅均編有一個裝備二十四架“黑鷹”武裝直升機的陸航營,方便隨時掩護快速推進的裝甲部隊。
在戰前,張煌言更是給各作戰單位發明了一個新玩意,那就是大型彈射器。
跟火車使用的鐵軌差不多,不過給飛機使用的是輕便易於攜帶的鋁合金軌道。
接好之後便可以將信天翁戰機放在方麵,啟動引擎,然後讓坦克的發動機拉緊拴住飛機的鎖鏈。
當飛機引擎功率達到最高時,將鎖鏈打開,飛機便能以最高時速飛出去了。
雖然原始,但的確管用,比先修築機場跑道要容易得多。
不過大家還是更喜歡“黑鷹”武裝直升機,因為這玩意打辮子實在是太好使了。
速度慢反而成了該型飛行器最大的優點,載彈量比信天翁要大,可以打得辮子屁股尿流。
大家推測一架黑鷹至少能乾掉上千隻辮子,運氣好的話,或許其戰果還能更多一些。
清軍也不是沒有任何戰果,一天之內便用輕重火炮摧毀了至少兩架輕敵大意的信天翁和三架黑鷹,外加五輛坦克。
但比起其所取得的戰果,自身高達上萬人的損失就顯得愈發的凸顯了,戰損比幾乎完全不成比例。
明軍向對岸的清軍陣地發射了上百枚“飛毛腿”戰術導彈,直接敲掉了對方數十處火力點。
凡是被命中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連人帶裝備都被劇烈爆炸給送上天了……
清軍上下從未見過如此不講理式的進攻,對方全仗著火力優勢在強勢推進。
若是沒有這些火器與邪器,大清王師可以輕而易舉地戰勝這些前來送死的狗蠻子。
要怪就怪狗蠻子沒事就鑽研那些旁門左道的玩意,有本事與大清勇士來比比弓馬嫻熟!
倒黴的是,有一個裝甲旅的強渡位置剛好是胤禛直接負責的防區。
三十歲不到的胤禛手裡現在還有大約十多萬兵馬,這是能夠暫時收攏起來的,其他散落在各地的還有不少。
但是在第聶伯河畔開打一天便損失了上萬人,直接導致剩下的士兵麵對蠻明發動的疾風暴雨般的攻勢也就無心戀戰了。
要不是有雍親王壓陣,大家還得繼續跑路,因為所謂的“箭雨戰術”,對蠻明根本不好使。
蠻明在烏拉爾山以西的地盤上根本沒多少人,大清王師多路出擊也討不到多少便宜,反而會讓己方腹地更加空虛。
麵對狗蠻子的長驅直入的戰術,大清王師又顯得招架不住,所謂的阻擊也僅僅是稍加遲滯對方的推進,僅此而已。
第聶伯河西岸地勢不高的地方就是雙方爭奪的重點,因為這種地方可以讓坦克輕鬆上岸。
在明軍坦克上岸之前,數十架大力神轟炸機便對渡口西岸一帶進行了地毯式轟炸,以削弱對麵守軍的戰鬥力。
此舉讓西岸這邊的清軍防空炮陣地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原本是用來消滅低空飛行的信天翁戰鬥機而準備的。
由於小佛郎機射程的關係,對在近千米空中飛行的“大力神”機群毫無應對辦法。
對方拍臉式的打擊又讓清軍防空炮部隊,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這些巨型飛天邪物給消滅掉。
在“大力神”飛過之後,地麵上留下了長達上千米的轟炸區,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彈坑,以及無數被炸爛或燒焦的屍體。
按照這種程度的攻擊,貝和諾估計大清王師最多能抵擋狗蠻子三天,說不定明天就不得不撤退了。
然而實際情況超出了他的設想,在當天下午,就有十餘輛明軍的坦克衝上了西岸的清軍陣地。
伴隨坦克上岸的還有上百明軍步兵,第一批登岸的步兵人數較少,故而都是人手一支衝鋒槍,方能在火力上壓製住對方。
貝和諾命令一個甲喇的漢軍在二十餘輛戰車的掩護下,對其發動反擊,力爭將這群狗蠻子儘快趕下河去。
沒成想,上千漢軍都奈何不了區區百十來狗蠻子,己方反而被打死打傷過半士兵。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