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臣的力諫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胤禛便決定率領剩餘的人馬與百姓,向奧斯曼帝國投誠。
因為對大清來說,已經沒有任何退路可言了,大侄子那邊也遭到了西夷的大舉進攻,眼下已然損兵折將無數了。
不想投降的話,要麼祈求上天,能讓所有敵人瞬間暴斃,要麼就隻能跟南宋滅亡時一樣,在崖山跳海了……
大清的百年基業毀於自己手裡,或許弘皙也有部分責任,但大侄子還年輕,不能讓侄子來負主要責任。
這點擔當,作為其叔叔的胤禛還是有的,好歹也算是對得起已故的皇兄了。
西曆四月十五日,胤禛便率部向薩利赫投誠了。
薩利赫轉述了蘇丹的招降條件,胤禛的爵位與頭銜自降一等。
其國土與所有軍瑉均需並入奧斯曼帝國,稅賦每年兩成。
軍隊不會被打散,但必須服從蘇丹陛下的命令與指揮。
飲食與信念方麵均不強求,但也須尊重帝國的既定風俗。
如果發生反叛,帝國將不再接受第二次投降的叛徒。
去清的國級稱為,改稱部落,普魯特河至南布格河地區為清部落聚居地。
未經蘇丹陛下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聚居地,否則一切後果自負。
所有軍事行動均需由帝國製定並執行,清部落須無條件配合。
若有敵人進犯聚居地,帝國會在核實後對清部落進行必要的保護。
除了簽字按手印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胤禛等大清高層去伊斯坦布爾覲見蘇丹陛下,當麵稱臣,這才算是得到了蘇丹陛下的認可與寬恕。
對胤禛等大清高層來說,等於掙紮了半天,得到的還是這麼一塊地方,而且大清國也不複存在了,降級成部落了。
自己說是清王,其實就是成了部落酋長,不但要仰奧斯曼蘇丹的鼻息,具體事務還要聽從薩利赫的安排。
不窩火是不可能的,但又能如何呢?
東邊是蠻明,西邊是奧斯曼,北邊是西夷,南邊是黑海。
四個方向有三個方向是敵人,剩下一個方向是用來自儘的……
再不投降奧斯曼的話,真是要被這三個敵人給聯手消滅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更何況是大清皇帝?
隻是希望奧斯曼方麵不要返回,胤禛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往伊斯坦布爾的旅程。
乘坐的還是鐵甲艦,這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乘坐這種會冒煙的戰艦。
到了伊斯坦布爾之後,胤禛便見識到了奧斯曼帝國都城的規模與繁華。
尤其是在鐵甲艦停靠在海峽一邊的碼頭上時,胤禛居然看到了蠻明的艦船。
這實在是讓他感到異常的驚詫,想來也難怪,奧斯曼早就與蠻明走到一起了,不然也不會兩家一起對大清下嘿手了……
“臣胤禛,叩見蘇丹陛下,祝蘇丹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剛當了皇帝沒多久的胤禛,好沒享受足群臣的山呼海嘯之聲,便要向他國的元首行跪拜大禮了。
“免禮平身!”
易卜拉欣自然對這個場麵心悅誠服,能讓大清皇帝向自己稱臣,這絕對是僅次於蘇丹運河的一項壯舉,往後必定會銘記於史冊。
“愛卿遠道而來,今天又是我們第一次見麵,想必心中自然會有很多疑問,但說無妨!”
易卜拉欣在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解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隻要問題本身不讓他生氣就行了。
“陛下,臣不知本……部落何時冒犯了陛下,引得陛下發兵……”
胤禛心裡當然有很多疑惑,能問個明白也算是沒白挨打了。
“愛卿,奧斯曼與貴部落其實一直合作地還算不錯,然而貴部落是明帝國的敵人,那我們的關係便會變得很微妙了。”
易卜拉欣坐著從明帝國進口的真皮沙發,舒舒服服地給這位新晉臣子講述原因所在。
“臣不知進攻鄙部落的計劃,莫非是事先商定之事?”
胤禛大概明白了三方的關係,奧斯曼對大清好壞與否,完全取決於蠻明。
“實不相瞞,確實如此,早在多年之前,在明帝國都城舉辦的世界峰會上,明帝國、本帝國、西歐諸國便商定了對貴部落的戰爭事宜。”
全世界都知道你們的下場,隻有你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那陛下又為何收留鄙部落?難道不會因此而得罪……明……國?”
“收留貴部落,也是明帝國允許的!”
“……”
胤禛有些懵了,要打自己的是蠻明,允許奧斯曼收留自己的也是蠻明,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原因很簡單,本帝國與中歐各國關係不佳,貴部落亦是如此。明帝國與歐洲各國關係不錯,與本帝國關係更好,明白了麼?”
“……”
對於這番話,胤禛段時間內是很難徹底消化的,因為繞的彎子實在是太多了。
你們之間的關係好不好,跟大清又有何關係?
“愛卿若是不明所以,可以這麼理解。明帝國不希望看到本帝國被歐洲諸國打壓,更不希望看到貴部落威脅到明帝國的安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易卜拉欣眼裡,這個新降的臣子與其他遊牧部落的酋長沒多大區彆,無非是手下人馬多一些而已。
世界早已變成了全新的模樣,消息滯後所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身為帝國的蘇丹,自己也要每天看報紙,批閱奏章。
尤其是要與明帝國駐這裡的大使經常溝通,了解明帝國皇帝的最新動向。
明帝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的霸主,自己能夠緊隨其後,那便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好處了。
跟不上時代發展之人,哪怕是部落酋長,甚至一國之主,也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
不然哪來的飛機?哪來的鐵甲艦?哪來的油田?又哪來的蘇丹運河啊?
運河、油田、采礦這三大行業就占據了帝國財務收入的八成以上,是緊跟明帝國發展最好的例證。
帝國部隊起初的戰術與武器跟這個部落沒太大區彆,然而現在呢?
各種先進武器可謂應有儘有,戰鬥力也在這場戰爭中體現出來了。
“……臣明白了!”
追本溯源,就是那個魔童在背後搞鬼。
活活靠死了大清三代君主,真是大清之敵啊!
話說那魔童還在世麼?
說不定到自己這,便可以迎來其死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