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到一旦雙方遭遇,可能立刻就要讓他們付出生命代價!
不光是地麵,波軍還被頭頂的戰機弄得焦頭爛額。
除非跑到密林裡躲起來,否則在平原上,將會麵臨明軍戰機的盤旋式掃射。
這種攻擊模式通常會持續好幾個小時,一架戰機就能將上百騎兵折磨到發瘋。
開戰當天,波軍就損失了不下萬人。
到第三天日落時,波軍的死傷數量已經接近三萬。
獲悉明軍不宣而戰之後,暴跳如雷的奧古斯塔還打算向小腓特烈和利奧波德求援。
沒想到兩路“援兵”來的非常“及時”,順便將波立西部與南部的大量守軍給繳械了!
挖礦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為了能夠早日挖礦賺錢,小腓特烈和利奧波德也隻能選擇大義滅親了。
三萬普魯士軍隊以及十萬神聖羅馬帝國部隊從西和南兩個方向,攻入波立及薩克森選侯國境內。
在四月十八日,也就是開戰一周之後。
一個普魯士步兵旅在維爾紐斯外圍與瑞典部隊彙合,雙方旋即開始圍攻該城。
守軍還寄希望於奧古斯塔能夠派援軍來給他們解圍,所以仍舊在憑城據守,負隅頑抗。
在炮擊了三天收效甚微之後,聯軍不得不派聯絡官去請求明軍出動機群轟炸該城。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點左右,九十二架“大力神”轟炸機在三十架“黑腳信天翁”攻擊機的護航下,對維爾紐斯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城內守軍還不懂得防空的重要性,可以用來防空洞高射炮不到五十門,而且在正式轟炸之前,就被“黑腳信天翁”給摧毀得差不多了。
城外的普瑞聯軍官兵也目睹了氣勢磅礴的地毯式轟炸全過程,一個個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心裡五味雜陳。
投彈過後,城內變成了一片火海,萬幸這些盟友的機群,不然茫茫多的炸彈就要落到自己的頭頂了……
讓大家感到更為驚詫的是,聯絡官說今天隻是第一次轟炸!
已經跟明軍方麵敲定了,一連三天,都是這個強度!
明軍在前線最大的機場就位於明斯克,距離維爾紐斯非常之近。
隻要彈藥充足且得到上麵允許,明軍的轟炸機機群可以天天過來投彈!
而明斯克距離華沙也隻有到維爾紐斯的三倍而已,對轟炸機來說根本不算遠。
維爾紐斯的守軍選擇作死,那麼華沙的守軍自然也逃不過“地毯式投喂”的命運!
對一路平推到華沙城下的明軍來說,圍城?
當然可以!
攻城?
那就是空軍的事情了!
地麵部隊隻負責抓俘虜……
守軍想來個浴血華沙,那是不可能的!
在王師包圍華沙之後,坐鎮明斯克指揮的張煌言命令,隻要天氣良好,空軍每天出動至少一百架次,轟炸該城。
反正該城已經被包圍,而且明軍已經在布列斯特修建了野戰機場,凡是能起飛的,都可以去華沙逛一圈!
實際上,每天飛臨華沙的戰機架次至少高達五百,讓華沙上空幾乎成了免費的航展現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不過免費看航展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
守軍被打死打傷超過萬人,城內每天都在轟炸下發生火災,那些防火的磚石建築也被航彈炸成了一座座廢墟。
華沙是整個波立最為堅固的城池,原來沒有池,但在奧古斯塔的命令下,已經挖掘了護城河。
可是麵對來自空中的轟炸,守軍實在是無能為力,讓奧古斯塔也感到惱火憤懣,又無計可施。
除了向四個對手求和之外,眼下也沒什麼更好的策略了。
隻要這次可以停戰,大不了以後自己不派兵到瑞典和明國的地盤上去就行了。
但是一連多天,奧古斯塔都沒有得到任何一方的答複。
原因很簡單,在明帝國不停手之前,另外三家是不敢擅自與波立言和的。
那就等於背叛了明帝國,這種行為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三國元首都可以預見的損失。
更何況三國元首都指望開采銅礦來賺錢,在如此關鍵時刻,不但不能停手,還要打得更狠一些,好證明自己旗幟鮮明的立場。
波立是大家敵人,要麼團結一致,消滅敵人。
要麼,就得被大家所消滅了……
不過奧古斯塔還是從去往明帝國的特使那裡知道了大致的停戰條件,當然對他來說是非常苛刻的。
第一,波立在戰後不再是一個國家,國土被瑞、普、神、明四方分割。
第二,奧古斯塔本人須自行退位,並對瑞典王國與明帝國公開道歉。
第三,戰後可選擇萊比錫或德累斯頓定居,將本城作為屬地來征稅。
第四,取消薩克森選帝侯的爵位,選侯國也將不複存在。
當然,這裡就不涉及賠款與人口了,原因不言而喻。
還有一堆細則,奧古斯塔在全部看完之後,腦門的青筋都崩起來了……
這簡直就是把自己當作監下囚來處理,簡直是豈有此理!
不答應不要緊,明軍的機群天天過來提醒這隻國王!
相信在戰後,華沙城將是歐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廢墟!
從轟炸開始,再到奧古斯塔接到停戰條件,直至接受條件,時長達到了十五天!
在此期間,大明空軍累計投下了近七萬枚航彈!
每枚航彈倒是不到五十斤,一般隻有二十斤,但架不住扔得多……
一些是集束炸彈,一些是燃燒彈,總之能把守軍折磨地死去活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