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軍不像空軍是完全從零開始的,但在朱慈烺接手時便已經落後於西方了。
為了提高海軍艦隊的規模與戰鬥力,朱慈烺可謂是不遺餘力且耗費巨資。
在完成第十三批次17091717)的造艦計劃之後,大明海軍已經擁有十四艘戰列艦兩艘沙恩霍斯特、十二艘國王),四十四艘巡洋艦二十四艘布呂歇爾、二十艘俾斯麥),一百三十五艘驅逐艦十八艘定遠、一百一十二艘吉野),八十八艘護衛艦四十二艘來遠,四十六艘致遠)。
較於一七一零年時,減少了四艘俾斯麥、八艘定遠。增加了兩艘沙恩霍斯特、六艘國王、四艘布呂歇爾。
可見,大明海軍正在逐步淘汰艦齡較大的鐵甲艦,並在逐步提高單艦的排水量與戰鬥力。
退役的戰艦也不是在港口限製或者拆除,那無疑是暴殄天物,而是直接在修繕之後以友情價賣給盟友了……
路易十四看不上二手貨,但其他國家的元首,尤其是囊中羞澀的那部分人,對於便宜的鐵甲艦可是趨之若鶩。
想買到排水量較大,可艦齡相對小一些,譬如服役二十年左右的大型鐵甲艦,也隻有在朱慈烺這裡才能買到。
同時,某皇帝也想通過這招來刺激一下某歐皇,省得沒事就浮想聯翩,甚至患上受迫害妄想症!
根據朱慈烺的自行規定,凡是與大明關係友好的國家,都可以享受以優惠價格購買一艘五千噸以上的鐵甲艦的待遇。
四艘俾斯麥與八艘定遠就是這麼賣出去的,不過優惠價也不是白菜價。
二手定遠最低也要一千萬銀幣,二手俾斯麥達到一千五百萬銀幣。
無非是可以分期付款,二十年貸款,年息百分之五。
能以首付五十萬銀幣就獲得一艘四級鐵甲艦,對其他國家的元首們當然是極其具有誘惑力的。
為了麵子,買回去當作自己的坐艦及艦隊的旗艦,也是非常劃算的事情。
凡是有海岸線的國家,其元首都願意掏這筆錢……
為了表彰在瓜分波立時的密切配合,朱慈烺就給予利奧波德、小腓特烈、卡爾仨人,每人以首付七十五萬的價格,購買一艘五級鐵甲艦的待遇。
神聖羅馬帝國的海岸線並不長,而且都位於北海與波羅的海,對大型鐵甲艦的需求並不十分迫切。
但能以優惠價采購一艘萬噸級巡洋艦,利奧波德還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尤其是看到很多比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弱得多的小國元首的坐艦,居然比自己國家噸位最大的鐵甲艦還大,這就讓利奧波德無法接受了。
在港口停泊在一起時,那些大型坐艦簡直就是在公然炫富,深受刺激的利奧波德也就沒啥考慮的餘地了。
小腓特烈對鐵甲艦沒什麼興趣,但通過對波立的戰爭,以及瑞典在明帝國的扶持下,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北方霸主。
那麼對自己的勃蘭登堡普魯士來說,獲得明帝國皇帝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起碼絕對不能成為明帝國的敵人。
就算壓縮陸軍的開支,也要先買一艘萬噸級巡洋艦,算是對明帝國皇帝的示好之舉了。
在開發波利斯卡銅礦,獲得分紅之後,采購巡洋艦對普魯士的財務壓力倒也不是很大。
卡爾則是三人之中,真正願意繼續采購大型鐵甲艦的。
對瑞典海軍來說,隻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能持續鞏固住瑞典的北歐霸主地位。
瑞典海軍以前是以一級和二級這樣的小型鐵甲艦為主的,由於財務的原因,隻能采取如此的采購措施,來維持海軍的鐵甲艦數量。
在與明帝國結盟,並且在獲得了一連串勝利,尤其是消滅了波立之後,瑞典海軍的戰略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如今的波羅的海等於由瑞典、丹麥、普魯士、明帝國,這四家來瓜分,實際上則是一大三小。
卡爾當然不會傻到聯合另外兩小去挑戰那一大,也就是明帝國波羅的海艦隊。
最明智的辦法就是繼續向明帝國靠攏,持續擠壓另外兩家的生存空間。
明帝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就是波羅堡,常駐艦隊就是由一艘七級鐵甲艦、兩艘六級鐵甲艦、兩艘五級鐵甲艦、四艘四級鐵甲艦、四艘三級鐵甲艦組成。
可以看出,整個艦隊裡沒有四千噸級以下的小型鐵甲艦,全部都是大中型鐵甲艦。
業內人士對這樣的艦隊的作用都很清楚,這支部署在波羅的海的艦隊並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起到武裝震懾的作用。
不論各方,隻要不攻擊明帝國的船隊,保持貿易航線的安全,那大家便可以相安無事,一起賺錢。
否則……
距離波羅的海艦隊最近的是明帝國地中海艦隊,鐵甲艦的種類配置幾乎與前者彆無二致。
兩行字艦隊,一個位於北歐,一個則處在南歐,幾乎無法在短時間內幫助對方。
但沒人敢惹,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這兩支艦隊僅僅是明帝國海軍在海外的兩支分艦隊而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或許重創某一支分艦隊,努努力的話,說不定還真有可能。
在當下的世界,誰能承受明帝國海軍主力艦隊的怒火呢?
配合同樣強大的空軍與陸軍,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膽敢偷襲明帝國的分艦隊,這是打算自取滅亡麼?
某皇帝在不停地變賣海軍的大型鐵甲艦,揭暄也沒有絲毫的不樂意。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明海軍已經開始轉型了。
從以火炮為主的艦隊,轉為以火炮加艦載機為主的艦隊了。
艦載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固定翼,另一種則是旋翼機,也就是直升機。
在第十二批次17021709)造艦計劃裡,包括了四艘以六級鐵甲艦布呂歇爾)為基礎改裝而來的兩棲攻擊艦。
由於六級鐵甲艦的排水量並不大,這四艘兩棲攻擊艦隻能算是試驗品,作為陸戰隊的登陸作戰的大型載俱。
此前完成的第十三批次的造艦計劃,包括四艘由七級鐵甲艦國王)改裝的兩棲攻擊艦。
該型的排水量接近三萬噸,由此而來的兩棲攻擊艦就顯得有模有樣了。
在結束了對波立的戰爭之後,兵部也開始向海軍傾斜武裝直升機的產量了。
一型六級鐵甲艦)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八架“黑鷹”武裝直升機,二型七級鐵甲艦)兩棲攻擊艦能搭載十六架“黑鷹”。
八艘兩棲攻擊艦一起出動的話,一次能組成近百架規模的龐大攻擊機群,對敵軍位於灘頭的陣地與堡壘實施飽和式空襲。
與後世的兩棲攻擊艦不同的是,朱慈烺讓科學院在前期改裝設計時,並不需要考慮給登陸艇預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