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等北地的七隻藩王帶著麾下百姓搬到北美的新地盤之後,整個北地也就歸朱慈烺所有了,名義上還是朝廷的。
為了補償藩王們的損失,朱慈烺還同意一次補償給每隻藩王兩千萬銀幣,作為安家費,這算是對他們仁至義儘了。
與此同時,朱慈烺也會幫助藩王們運輸子瑉的同時,在新封地進行工業化發展,幫助這些藩國儘快發展經濟。
哪怕是地盤最小的福王朱由崧,其封地內也有鋅、鉛、鉀、石膏等礦藏,
崇王朱由樻的紐芬蘭地區雖然較為偏僻,也有鎳礦、金礦、鐵礦。
位於內陸地區的周王、代王、晉王、潞王、徽王的封地內,黃金、鑽石、鎳、鐵、鈷、鋅、銅礦則是應有儘有。
周孝朱紹烱率先同意移藩,朱慈烺也就告知了他地盤內的大致情況,其他封地裡所有的礦藏,周國基本上都有,總之要比馬加丹地區好太多了。
朱慈烺迅速將北地的諸多藩王們安排出去,一方麵是擔心次子管理不好如此之大的地盤。
另一方麵,則是擔心張獻忠之孫張天恩的勢力不斷向東進行滲透,往後真吃的太多的話,朝廷還得出兵收拾這廝。
時至今日,張天恩的大東帝國已經擁有不下五百萬人口,儘管不是很多,但控製的範圍卻不小。
按照當初的約定,包括阿拉斯加、育空地區、西北地區、不列顛哥倫比亞、艾伯塔、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以及蒙大拿、猶他、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的部分地區都歸其所有。
在大明的幫助下,其境內的金礦、油田、煤田等資源均已得到開發,加上種植、畜牧、海捕方麵的收獲,百姓生活水準並不算低。
無非是由於出現了一條更為粗壯的大腿,諸多原先投靠老張家的印第安部落都轉而抱了大明帝國的大腿。
尤其是在大明皇帝的次子朱祥圳來到北美之後,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
大明遠征軍武器精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作戰勇猛,非老張家的軍隊可比。
故而酋長們也就更願意投靠二皇子朱祥圳,這算是天下最為正統的大腿了。
一旦皇子迎娶了某位酋長的女兒,那他往後都不需要為生計發愁了。
當然,這僅僅是酋長們的幻想而已。
朱祥圳還沒傻到將自己的仙藥就這麼便分出去一管,這可價值一千萬銀幣……
對於張天恩的大東帝國,朱慈烺倒不是很介意。
隻要自己願意,次子的地盤的發展將會非常迅猛。
給錢、給人、給技術、給設備,這是張天恩完全無法比擬的天大優勢。
從長灘到紐要的乾線鐵路早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而從長灘到巴拿馬的鐵路,將會於明年實現通車。
而從利馬到巴拿馬的鐵路,也已經修建完畢了,待兩條鐵路完成對接,便等於大半個美洲地區有了一條乾線鐵路。
儘管很多地方都有港口,可以實現海運,但對內陸地區來說,鐵路不但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還能幫助大明與印加控製當地。
待藩王們帶著百姓們移藩過去之後,朱慈烺還會幫助其修建從紐要沿五大湖北岸至腹地的乾線鐵路
預計建設裡程達到五千裡,建設成本達到一億五千萬銀幣,但不是朝廷無償幫助藩王們修建的。
這筆錢算是給他們的貸款,按照鐵路在各藩國的裡程比例來應對各自的貸款金額。
償還期為一百年,可以免除支付利息,還能用土特產來還貸,應該是非常劃算的。
次子朱祥圳總是抱怨某親爹對美州的投資實在是太少了,這下好了,爹給你攬個大單!
就算鐵路設計與勘探人員都可以從本土調過去,鐵軌與火車也不可能都海運過去。
必須在當地采購,這就是一大筆錢,估計朱祥圳能獲得一億銀幣以上的訂單。
淨賺多少,就看當地的製造成本了,前提是必須保證質量。
一旦出了質量問題,那就吃不了,兜著走吧……
不光是鐵路的配套物料,建設藩國的諸多設備,多半也會從當地采購。
這也就意味著朱祥圳未來數十年,其境內的工廠都不會為訂單而發愁了。
“父皇,在峰會期間,您這是……”
朱慈烺帶著長子朱祥堂與次子朱祥圳以及他倆麾下的小團夥的皇子們出來爬山,弄得一群兒子都不明所以。
包括活了一把年紀的朱祥堂在內,暫時都沒猜出來父皇的用意,隻能敬候聖諭。
“看見那些鐵絲網了麼?”
以為老子沒事閒得待你們爬山?
爬山這麼費時、費力、費膝蓋的事情,也得有教育意義才行。
“回父皇,看見了!”
鐵絲網貌似隻有戰場上才會用,或許安裝到監獄的圍牆上也有點用處。
可是在這山頂安裝此物,所為何意呢?
“南地與東地的很多地方都缺水,山區更是如此,此物便是可以在山頂取水,收集起來之後便可使用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澳州那邊有大分水嶺,美州那邊有落基山,都是相當大的山脈。
生活在這些地方的百姓,由於缺水,彆說開荒種地,連生活用水都難以為繼。
於是朱慈烺就想到了後世的法子,但這玩意的鐵絲網必須做的非常細,才能起到阻擋水蒸氣的作用。
再就是必須安裝到氣流充沛之處,放到沙漠戈壁的山脈上是屁用沒有的。
地表可以乾旱,但山頂卻要滿足氣流湧動的條件。
諸多皇子也不太相信這玩意的作用,朱慈烺便讓他們派親信在鐵絲網旁邊堅守一夜,省著懷疑自己作弊來忽悠他們。
“妙啊!”
到了第二天清晨,好奇心作祟的皇子們便紛紛早起,跑來查看情況。
果不其然,巨型鐵絲網下麵收集到了相當多的水,而且還非常乾淨。
“澳州與美州都不缺鐵礦,相關的拉絲工藝,朕會讓科學院的人員對你們的工匠進行培訓,此物大規模應用之後,便可讓內陸山區的百姓不再缺水。”
有了這種水汽收集裝置之後,百姓在當地種植抗旱作物是完全沒問題的。
之前朱慈烺已經遣人在本土的山區做了實驗,效果還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