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戰機加裝裝甲這事就夠嗆了,戰機的機動性一旦直線下降,那就意味著可能要淪為對方的活靶子了。
返航的飛行員報告,對方的新式單引擎戰機的機動性要優於“隼”式。
原先對“黑腳信天翁”所使用的切內圈,小轉彎半徑的戰術就無法經常使用了。
倒是有機會用,但出現的次數並不多。
空戰就是十幾秒,甚至幾秒就能定輸贏,甚至定生死的。
自己抓不住機會的話,那就算是將機會拱手相讓了……
一擊就跑倒是還好,就怕被對方死死咬住尾巴,那可就難受死了。
由於戰爭才剛剛開始,約瑟夫通過前方傳回來的情報還無法判斷黃皮猴子的這款戰機的大致數量。
之前法國等盟友也沒向自己通報過相關事情,看來黃皮猴子對這款戰機和新式坦克是嚴加保密的。
居然讓自己一時無法做出戰術調整,真是可惡又可恨的黃皮猴子!
如果將裝備新式武器的帝國部隊前壓,或許可以遏製黃皮猴子的攻勢,那樣的布署勢必會出現很大的傷亡。
反之,就要寄希望於對方裝備先進武器的數量不多,否則會急劇壓縮帝國的占領縱深,給黃皮猴子可乘之機。
原本約瑟夫皇儲是打算等到適當的時候,譬如疫病再起之際,一次性投入過半裝備新式武器的帝國部隊,用來實施反擊行動的。
然而眼下的情況,前線的新式裝備碰到了對方的新式裝備,優勢就沒那麼顯著了,不但如此,還有吃虧的可能。
約瑟夫倒是願意相信對方的新式武器數量也不會很多,畢竟這玩意的製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黃皮猴子就算是再有錢,也不可能一舉換裝上萬輛新式坦克和上萬架新式戰機的!
約瑟夫的邏輯是沒錯的,與實際情況倒是也算吻合。
大明帝國的“火烈鳥”的產能也隻有每年一千架,預計今年會達到兩千架,因為不但要供給前線,還要給海軍和空軍同時換裝。
之前隻裝備給負責北地的第四和第六航空隊,從而增強了新武器的保密性。
一旦參戰,保密性就戛然而止了,除非不會被對方收集到戰機的大部分殘骸。
九號重型坦克的產能比“火烈鳥”更低,隻有每年四百輛。
即便如此,每輛坦克的製造成本也高達至少十七萬銀幣。
等於光是這一項武器的支出,朝廷就要拿出近七千萬銀幣。
對此,陸軍也是比較委屈的,每年裝備十個重型坦克營,已經是最低需求了。
戶部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但要掏錢給陸軍買新坦克,還要買新式火箭炮、重炮、卡車、越野車、雷達、防空炮……
林林總總算下來,每年砸兩億銀幣都是往少了說。
當然,比起海軍,陸軍的這點錢就不算啥了。
一年光是建造戰列艦、航母、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這四大主力艦,開銷就高達四億銀幣。
要不是如今歲入已經超過了二十億銀幣,光是早艦一項,朝廷就早已破產了。
海軍總司令揭暄對此的解釋也很合理,首先,海軍艦艇造價高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才會產生出相應的戰鬥力。
從為大明帝國奪得製海權,海上貿易的安全得以保障,促進沿海地區的對外出口,這是物有所值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次,海軍的很多作戰艦艇在服役一段時間之後,都可以作價對外出售,從而收回大部分建造成本。
等於海軍在艦艇服役期間,隻花了一小部分的使用費,僅此而已,這是非常劃算的事情,也可以促成良性循環。
最後,隻要朝廷的戰略需要,海軍便可以維係海外屬地與本土的聯係,即便在戰爭時亦是如此。
這番話暗示的意思很明確,海軍能確保海外屬地的安全,也能攻擊彆國的沿海地區,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出去刮地皮!
反之這種事,海軍也不是第一次乾了,光是遠征美洲就乾了好幾次,每次都賺得盆滿缽滿地凱旋而歸。
對於這方麵,朝廷裡也沒有人感跳出來反對,因為當年的曆次遠征行動,軍機處的這幫人都分到了不少好處。
做到從上到下利益均沾之後,海軍的曆批造艦計劃,自然全都順利通過成本預算。
再說印加帝國的銅和硝石,奧斯曼帝國的石油,那樣不是需要船隊來運輸?
沒有一支強大無比的海軍,又如何能確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揭暄也不是誇誇其談的主,哪怕沒有鄭成功與波洛的支援,也不用出動陸軍和空軍。
單憑二十個旅的陸戰隊,在主力艦隊的掩護下,也能打下來丹麥,無非是現階段還要維持在全球其他基地的駐軍而已。
為了同時擊敗丹麥與神聖羅馬帝國,昊菁皇帝已經下令在這次行動中,投入陸軍近半的野戰部隊。
空軍的第六航空隊列編的作戰飛機數量超過一萬架,占空軍戰機總數的一半以上。
海軍更是出動了大部分航母與兩棲攻擊艦,戰列艦倒是還有一些部署在海外基地。
若是戰事吃緊,朱慈烺還能繼續向西線增兵。
進行總動員是完全沒必要的,有以下好幾個原因。
真正的大殺器——北風彈道導彈,一直處於保密階段,迄今為止還沒登過場呢!
更何況倭國願意繼續出兵,為大明帝國打工的大名多不勝數,大家就盼著戰事規模越來越大才好。
各地的預備役部隊也沒有參戰,此時在前線作戰的官兵都來自張煌言所管理的西部總督區……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