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無償贈送了一堆準備出兵神聖羅馬帝國的盟友價值超過二十億銀幣的戰艦之外。
昊菁皇帝還按照一個旅一年作戰可以作價五十萬銀幣的標準,給予了盟友們現金支持。
像法國計劃出兵六個軍十八個旅,路易十四可以拿到九百萬銀幣的好處。
儘管是直接當作軍費開支,但也能節省一筆錢。
多貼少補,真乾賠本了,那就是歐皇陛下自己的事情了……
準備參戰的各元首都可以量力而行,覺得打仗能賺錢,那就多派兵,反之亦然。
像易卜拉辛與波洛這樣不差錢的元首,朱慈烺就投其所好,直接將這筆錢折算成了直升機和相應的生產線送給對方。
之前路易十四獲得了一百架“黑鷹”武裝直升機和一百架“禿鷹”通用直升機,以及兩條生產線。
易卜拉辛與波洛也得到了相同的待遇,無非是前者出兵多,可以完全不花錢,後者出兵少,就要用精銅和硝石來衝抵貨款。
直升機外銷的時間原定在一七四零年,但由於需要拉攏法國參戰的緣故,時間也就被提前了五年左右。
既然如此,朱慈烺便順水推舟,決定直接向全世界外銷這兩款直升機。
“黑鷹”武裝直升機單價一百萬銀幣,“禿鷹”通用直升機的價格翻倍。
兩款直升機的生產線每條均為一億銀幣,結合直升機對地打擊的巨大優勢,這個價錢並不算貴。
奧斯曼與印加的飛行員可以在武器到貨之後,直接使用,因為兩國的飛行員早已在大明本土開始接受相關培訓了。
法國、瑞典、荷蘭、普魯士、威尼斯、倭國、泡菜、波斯、暹羅這九國的飛行員,隻能按照合同書標定的時間前來受訓。
不過隻要能四麵出擊,從兵力與火力上壓倒神聖羅馬帝國,這些國家所獲得的直升機是否參戰其實並不重要。
考慮到奧地利多山的地形,朱慈烺一次便向奧斯曼提供了四百架直升機,以便於對方在年後直接投入戰場。
印加帝國本土倒是也是多山,尤其是西部沿海地區,幾乎就是緊鄰安第斯山脈的一條濱海走廊而已。
對波洛來說,利好消息就是經過自己多年勵精圖治,帝國境內的絕大部分反抗勢力已經煙消雲散了。
躲在角落裡的少量餘孽掀不起大風大浪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都是發生在交通不便的部落之間的。
由於周邊沒有強敵,南美唯一的大國還是自己的盟友,帝國訂購的一千架直升機,多半都是用來巡邏山區和雨林的。
原本訂購了兩千架,不過考慮到可以兼顧提升盟友的軍事工業水平,朱慈烺便提議將其中的一半放到印加帝國去生產。
說白了就是散件組裝,發動機、螺旋槳、儀表、機體都是在大明做好的,即使運到那邊攢起來而已。
項目本身沒啥問題,問題在於之前“黑腳信天翁”戰機放到印加帝國去生產,在生產的初期,成品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以至於在投產後的前兩年,印加空軍飛行員拒絕駕駛本國生產的戰鬥機升空,因為此前已經摔掉了二十多架同型號戰機,因此犧牲了十餘名飛行員。
然而從明帝國進口的同型號戰機就完全沒有質量問題,波洛隻能在安撫空軍上下的同時,批準分三年,每年再進口一百架“黑腳信天翁”。
看似摔掉的戰機並不算多,但兩年摔沒了一個中隊的戰機,而且印加工廠每年的產量也隻有四十八架而已。
這就等於四分之一的戰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究其原因,就是員工不細心所致,與從明帝國進口的零部件無關。
這很容易驗證,用這些戰機的零部件當器官捐獻者,其他原裝進口貨就沒啥問題。
反之,用這些零部件在當地攢出一架戰機,這玩意就是“飛行棺材”……ki的故事!
這麼算的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與印加帝國飛機公司的水準有一拚啊!
由於這個已經存在的問題,導致了印加海陸空三軍在采購直升機的同時,都要求在本土組裝的前五年,繼續從明帝國購進原裝貨。
為了迎接直升機的到來,印加海軍早已按照明帝國海軍的標準,對不少大型戰艦的後部進行了改裝,使其機庫至少能夠搭載一到兩架直升機。
奧斯曼帝國三軍對直升機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海空軍需要對地中海東部的諸多島嶼進行巡邏。
陸軍平時要兼顧多山的巴爾乾地區,戰時還要負責進攻地形差不多的奧地利。
在獲得直升機生產線之前,易卜拉辛便已經下了四千架的訂單。
除了首批交付的數量之外,明帝國的工廠在元旦之後,每月可以向奧斯曼方麵交付四十架直升機。
貨物也不需要進行海運,隻要在北都郊外的工廠組裝完畢之後,便可通過北線鐵路,在半個月之內運抵黑海東岸。
若是對方需要的話,還可繼續經已經建成通車的東歐鐵路,直接運輸到緊鄰戰區的位置再卸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客戶是選擇海運還是陸路運輸,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來自行選擇,昊菁皇帝隻是負責幫其配送。
再就是九號重型坦克這款陸戰利器,參戰的法國、荷蘭、瑞典、普魯士、奧斯曼、印加這六國,每個國家都可以先獲得一個營四十輛九號坦克。
再多就不行了,因為這款坦克是去年才列裝大明王師的,明軍自身也亟待大規模裝備,故而無法按照各國的出兵規模進行數量分配了。
在敞開外銷之後,買得起這款坦克的國家,譬如奧斯曼與印加帝國,那就可以下大額訂單了。
買不起的國家,譬如荷蘭、瑞典、普魯士,朱慈烺也會以非常便宜的友情價為其提供一個營的數量,然後便可以就此打住了。
囊中羞澀的元首,在軍費不多的情況下,莫不如集中資金用來采購直升機,這也是很好的反坦克武器。
在爭奪製空權越發重要的當下,地麵部隊也就是用來做善後處理的,該乾的活已經被空軍乾得差不多了。
退一步說,重型坦克的戰鬥力肯定比輕型坦克要高得多,野戰突擊能力亦是如此,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九號坦克的單價高達五百萬銀幣,而武裝直升機每架僅為一百萬銀幣,後者還能收拾前者。
重型坦克貴的原因就是發動機、火炮、懸掛、變速箱都是全新研發的,武裝直升機的引擎就是戰鬥機同款。
在不遭到跨界打擊之前,重型坦克在戰場的生存幾率肯定比武裝直升機高得多。
畢竟坦克再摔也摔不到哪去,無非是從斜坡上下來,可能發生機械故障而已。
武裝直升機從天上掉下來,那基本就可以賣廢鐵了……
朱慈烺也不怕送出去的東西被人給山寨了,對方真有這本事的話,早就可以製造出同級彆的武器了。
法國此前倒是也製造出了兩款性能還算可以的戰鬥機,但其綜合性能還是允許“黑腳信天翁”與“火烈鳥”。
根據軍事科學院對獲得的相關情報的分析判斷,目前歐洲最強,位居世界第二的法國的軍事工業水平,大概落後大明二十年以上。
具體來說,坦克落後十年,飛機落後十五年,戰艦落後二十年,作戰思想落後三十年。
這些方麵倒是可以奮起直追,說不定在五十年的時間裡便可以縮小差距。
可在人口方麵,不算奴隸與混血兒,大明帝國光是明人的數量就高達近四億。
算上奴隸與混血兒的話,人口就超過五億了。
要是不大舉搬家的話,百姓們都留在原地生孩子玩,恐怕這會兒總人口都突破六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