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航拍的情報來判斷,使用彈道導彈攻擊敵人的效果並不理想。
近千百枚“北風”彈道導彈所摧毀的目標數量與價值,僅僅相當於一次千機轟炸。
隻要給轟炸機編隊提供足夠多的戰鬥機護航,那麼損失是完全可以控製的。
這就意味著轟炸的成本在大多數時候,都低於用彈道導彈來敵方目標。
好消息是此番攻擊證明了“北風”彈道導彈已經具備了投入實戰的能力。
至於如何提高精度,那就是軍事科學院的事情了,前線隻管發射……
對於門徒的報告,昊菁皇帝也就不打算再次投入第二批一千枚“北風”彈道導彈了。
此舉不會影響到前線的進攻效果,因為空軍已經分批開始換裝“空中堡壘”轟炸機。
這是“大力神”轟炸機的次代型號,可以攜帶四噸航彈飛行四千公裡。
空軍訂購的四千架“空中堡壘”,足夠讓工廠滿負荷生產兩年。
第一批次五百架已經於年後下線,隨後負責接收的機組與地勤人員開始接受係統化培訓。
為了避免地震與風暴的襲擊,在初步掌握了相應的飛行方法之後,全員奔赴西北進行訓練。
大明空軍在西北與西域地區擁有數十座機場,能夠容納數百架轟炸機的機場也多達十座,進駐千機編隊完全沒問題。
兩個月後,等全員磨合地差不多了,再直飛第聶伯河流域的機場。
對朱慈烺來說,“空中堡壘”就是“空中堡壘”!
這句話沒毛病!
原因在於“空中堡壘”就是山寨版b17!
外形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無非是內部結構與機體性能與原版相差一些罷了。
但無傷大雅,反之正主的地盤已經被插上了申字旗,估計再也沒法看見星條旗了……
滿載下的最大航程能達到四千公裡,朱慈烺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對於當下的大明航空技術來說,就是巔峰的具象化體現!
當然,造價也是很“巔峰”的,大規模量產化的均價仍然高達一百萬銀幣。
出口價就得翻倍了,不然無法收回成本。
光是空軍訂購的四千架“空中堡壘”的總費用就達到四十億之巨!
這還是在戰時縮短工期的情況下,不然單價就可以達到一百五十萬銀幣了。
四十億銀幣足夠建造十艘九級戰列艦的,或許後者看上去更為物超所值一些。
但四千架“空中堡壘”起飛之後,足以將十艘九級戰列艦,甚至二十艘同型戰列艦炸翻在海裡……
海軍有了新式戰列艦,空軍自然也需要新式轟炸機。
若是這款轟炸機外銷情況良好的話,倒是可以攤低總成本。
相信易卜拉辛與波洛在看過之後,便會立即下單訂購了。
朱慈烺預計可以外銷至少一千架“空中堡壘”,單價翻倍的話,等於有人給自己報銷了一千架的采購費。
空軍是否需要如此之多的“空中堡壘”?
昊菁皇帝認為得看戰事發展情況而定!
今年能打完的話,那就可以砍掉一半得訂單了。
不但可以節省二十億銀幣,還能等待第三代轟炸機的到來。
“空中堡壘”的替代機型就是“末日審判者”,原型就是b29!
這款轟炸機能夠達到攜帶五噸航彈飛行五千公裡的標準,哪怕單價高達兩百萬銀幣,朱慈烺也更樂意采購後者。
等到“末日審判者”進入空軍服役,時間大約在一七五零年。
第四代轟炸機就可以進行試飛了,b32或b36這種玩意,朱慈烺是不打算讓軍事科學院進行研發了,完全沒必要浪費資金。
可以直接上馬b52“同溫層堡壘”了,朱慈烺甚至連同為噴氣式轟炸機的b47“同溫層”都沒考慮。
前者是一代傳奇機型,後者僅僅是一款悲催的過渡型轟炸機。
花費巨資研發的話,那就肯定會選b52下手了!
原版安裝了八台發動機,山寨版噴氣式發動機動力不足的話,咱可以先安裝螺旋槳發動機,無非是速度慢一些而已。
等噴氣式發動機達到性能指標了,再替換上去就行了,八發不行就是來個十二發,反之原型的翼展足夠大,完全留有安裝的空間。
朱慈烺的暫定計劃是要讓“同溫層堡壘”在一七七零年之前服役,目前還有三十多年的研發與生產時間,應該是比較充裕的。
等到歐戰結束,那就沒必要再讓空軍采購大量造價昂貴的螺旋槳轟炸機了。
海軍采購的戰列艦平時起碼還能用於護航和運輸物資,服役了二十年還能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
空軍的轟炸機用二十年再賣,估計就隻能賣給廢品收購站了……
在“空中堡壘”登場亮相之前,可以軍瑉兩用的“大力神”還需要繼續生產。
即便是在亮相之後,“大力神”憑借較為低廉的價格,也能繼續霸占大部分瑉用航空市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慈烺的意思是空軍在戰後,隻需要維持大約三千架轟炸機的規模就足夠了,並不需要養活太多的吞進怪獸。
在沒有大戰的情況下,飼養“大力神”明顯是不劃算的。
這玩意不同於工期長達四五年的戰列艦,平均兩三個月就能下線一堆。
哪怕在戰爭爆發之後,臨時趕工,也能造出三四千架投入戰場。
再不拆除“大力神”生產線的情況下,也就沒必要讓空軍繼續采購了。
軍用版“大力神”與瑉用版的主要區彆就是有球形炮塔、射擊孔、可以打開的彈艙和瞄準儀,其他部分可以說是彆無二致。
“空中堡壘”暫時不考慮瑉用市場,全部訂單都會滿足歐洲戰場的需要。
朱慈烺也希望通過這次正式亮相,將這款性能先進的轟炸機展示給潛在客戶,進而打開外銷之門。
六月一日是個好日子!
當天,進駐原波蘭南部各機場的四百八十二架“空中堡壘”,首次以當地機場為基地,參加了對慕尼黑的地毯式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