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不需要路易十四拿出除了本土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交換,法國可以繼續保留法屬西非與法屬印度。
朱慈烺對黑猩猩沒有任何興趣,對摳腳、抓飯、暢飲恒河水的三哥更沒興趣!
路易十四覺得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甚至開始懷疑這是不是個滅亡法國的新全套。
朱慈烺也不會太吃虧,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南北尼德蘭、那不勒斯王國加起來的總麵積達到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裡左右。
路易十四將會獲得五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等於憑空賺了三倍之多。
考慮到這點,朱慈烺便打算以淮河與秦嶺為界。
四川、湖廣、浙江、南直隸、半個河南、半個江西都劃給小腓特烈。
路易十四可以得到整個東北、整個西北,以及山東、山西、北直隸、半個河南、草原南部地區。
確切的說,荷蘭與普魯士所控製的南方地區,與當年劉宋王朝相差無幾,法國的麵積也不遜於北魏。
南北雙方相差的最懸殊的就是人口了!
在路易十四的大力扶持下,法國的歐洲本土部分的總人口已經超過四千萬,而普魯士與荷蘭加起來也不到一千五百萬,前者幾乎是後者的三倍。
即便跑去亞平寧半島上那些三心二意的家夥,剩下的數量也不會低於三千五百萬,仍然是後者的兩倍以上。
這就等於荷蘭與普魯士兩家在搬到新的落腳點之後,空有地盤而沒有足夠多可以保衛地盤的人口,這是很大的劣勢。
為此,除了讓利奧波德父子以及亞曆山大帶去非洲的隨從之外,朱慈烺可以劃撥給小腓特烈大約五百萬人口。
包括兩百萬德意誌人以及三百萬波立人,小腓特烈不願意看到波立人的話,便可以將其安排到四川去定居。
反之朱慈烺是不願意看到波立人再在自己的地盤上種土豆了,這些玩意跟本土的某些歹人一樣,根本不會徹底安分下來。
與其留著這麼多隨時可能爆發的禍害,莫不如將其送給小腓特烈或者威廉三世來管理。
大明帝國北地的俄裔與波立,在接收普魯士、荷蘭、法國之後的英裔、西裔、葡裔、亞平寧人,全都可以來大明本土定居。
在獲得了位於地中海的撒丁島、科西嘉島、西西裡島等諸多島嶼之後,朱慈烺也打算將克裡特島還給易卜拉辛。
等到大明搬到歐洲,那麼雙方的關係還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大明海軍也就沒必要將靠近奧斯曼帝國的克裡特島作為海軍基地了。
半個地中海都歸大明所有了,隻要大明繼續與奧斯曼保持友好關係,那麼就沒必要經常涉足由對方控製的東地中海。
在七月九日,到了山窮水儘地步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帶著僅存的約兩千名守軍士兵,正式向聯軍總司令張煌言與奧斯曼軍總司令拉希姆遞交了無條件投降書。
這還不算落幕,隨後,大明帝國皇帝朱慈烺、奧斯曼蘇丹易卜拉辛、歐皇路易十四、荷蘭執事威廉三世、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普魯士公爵小腓特烈,接受了利奧波德的投降。
雙方在協議書上先後簽字,保證善待城內的軍瑉,同時也會給予哈布斯堡家族一份保障,確保他們不會被送到西伯利亞種土豆……
被約瑟夫控製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阿爾布雷希特也被釋放,儘管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仍然難以平複憤怒的心情,恨不得一腳踹死約瑟夫這個混蛋。
沒有這個混蛋,巴伐利亞的瑉眾也不至於死傷如此慘重,這完全是由利奧波德父子造成的。
自己此前還聽信了他們的鬼話,執意與明帝國作對,這真是讓他趕到萬分後悔的決定。
不管阿爾布雷希特的話是不是真的,對朱慈烺來說,一切都結束了。
連神聖羅馬帝國都不存在了,阿爾布雷希特要求恢複巴伐利亞公國的請求也不會得到滿足。
他有兩個選擇,要麼跟著利奧波德父子與亞曆山大,一起組隊去東非,要麼去地中海的某個小島定居,要麼去西伯利亞種土豆。
對阿爾布雷希特來說,選擇第三個就等於自己再次被關押起來了,無非是換個地方而已。
接受奧斯曼的看管,他也不能接受,所以隻能選擇去東非,來一次大冒險了。
荷蘭議會已經同意,將新得到的不列顛加上荷屬東非換取明帝國的部分本土。
由於明帝國皇帝的出價太高,而且曆來信譽良好,實在是讓議會無法拒絕。
不過還有一個小小的附加條件,那就是明帝國無償轉讓一艘九級戰列艦、一百架“火烈鳥”戰機、一百架“黑鷹”武裝直升機、一百架“禿鷹”通用直升機、一百輛九號重型坦克以及相應的生產技術。
等於直接追平了當初某皇帝給路易十四的出兵條件,即便如此,也仍然在某皇帝的承受範圍之內。
朱慈烺認為錢和武器能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解決不了的話,那說明給的還不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隻要對方開價,一切都好說。
對方若是不貪婪,反而會給自己造成不小的麻煩。
譬如某父子,當初要是不這麼任性,如今也不會淪為監下囚了。
考慮到阿爾布雷希特的悲慘遭遇,朱慈烺還是宅心仁厚地決定將四川作為補償,這貨可以帶著幾十萬子瑉去那邊定居。
會不會被熱死,朱慈烺就管不著了。
在有空調的情況下,最多被吹成老年癡呆……
入川可以走長江水道,也可以通過北線鐵路,經陝西抵達目的地。
他們要是會瞬間移動,那就更好了,省時又省力!
由於荷蘭議會的決定,導致了法國的戰略態勢變得更加被動了。
東南方向麵臨奧斯曼帝國,正東德意誌)、東北丹麥)、正北不列顛)都已經落入了明帝國之手。
背後雖然不用防範,可明帝國艦隊實力高居全球第一。
雙方一旦開戰,明軍隨時可以在艦隊的掩護下從加萊登陸,直搗巴黎……
法國艦隊儘管實力不容小覷,那僅僅是對身後的追趕著而言。
在明帝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麵前,戰列艦編隊基本上都是巨型標靶。
等看過明軍艦載機部隊在丹麥的“精彩表演”之後,圖爾維爾認為本國艦隊被消滅也僅僅需要一兩個小時而已。
連英國海軍對陣無敵艦隊的情況下都不可能發生,因為法國海軍並不具備與明帝國海軍進行周旋的實力。
按照驅逐艦的戰鬥力為十,巡洋艦的戰鬥力為五十,戰列艦的戰鬥力為兩百的標準來計算的話。
法國海軍的總戰鬥力不到三千,而明帝國海軍單單抵達歐洲作戰的艦隊的戰鬥力便高達一萬以上。
如果算上全部的話,明帝國海軍的實力幾乎是法國海軍的七倍以上,就這還是保守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