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陛下以為獲得了大明本土的北部三大塊地區,法國的國力便可以獲得飛速的提升,這麼想的確是沒錯的。
天津造船廠擁有六座五萬噸級船塢、二十四座三萬噸級船塢、十二座一萬噸級船塢、十六座五千噸級船塢。
蓬萊造船廠則擁有兩座五萬噸級船塢、十二座三萬噸級船塢、十座一萬噸級船塢、十六座五千噸級船塢、十六座三千噸級船塢。
已經交付給法國方麵的旅順造船廠擁有十座三萬噸級船塢、十座一萬噸級船塢、二十座五千噸級船塢、二十座三千噸級船塢。
這就意味著光是北方三座造船廠,在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可以建造八艘九級戰列艦俾斯麥)、四十六艘七級戰列艦國王)、三十二艘五級巡洋艦俾斯麥型巡洋艦)、五十二艘三級驅逐艦吉野)、三十六艘二級護衛艦來遠)。
假設這些船塢都用來建造相應噸位的戰艦的話,那麼建造總額將會達到驚人的一百一十億銀幣以上。
哪怕建造周期長達十年,每年也需要支付至少十一億銀幣的費用。
昊菁皇帝可以保證,這個大項目開工的第一年,便可以直接讓歐皇陛下成功破產!
就算老子把船塢和裡麵的設備都留給你,你沒錢也玩不轉!
為了展現自己擅於乞討的優點,路易十四利用老朋友需要使用天津與蓬萊造船廠的機會,硬是白撿了一艘新下水的九級戰列艦。
加上之前的高額貸款,總價值就超過十億銀幣了,路易十四從不會放過這等賺錢的好機會。
按照與老朋友的默契,所有貸款都不需要償還,等於給法國國庫極大的補充,避免了搬家搬成窮光蛋的事情發生。
路易十世麾下的法蘭西帝國皇家海軍自詡為世界第二,主力陣容包括兩艘九級戰列艦、三艘八級戰列艦、六艘七級戰列艦、兩艘六級巡洋艦,加上一艘大明贈送的二型航空母艦三萬噸)與一艘自行研發的萬噸級實驗型航母。
而其潛在競爭對手印加帝國,擁有兩艘九級戰列艦、一艘八級戰列艦、三艘七級戰列艦、四艘六級巡洋艦、四艘五級巡洋艦和兩艘二型航空母艦。
另一個對手奧斯曼帝國則注重發展戰列艦編隊,除了兩艘九級戰列艦、兩艘八級戰列艦,還有五艘七級戰列艦,在地中海、紅海、波斯灣、印度洋北岸作戰問題不大。
前海上霸主——荷蘭海軍,正在研究是否自己建造或從明帝國采購一艘九級戰列艦,如果不太劃算,則用來采購兩艘大型航空母艦。
現有陣容則為一艘八級戰列艦、六艘七級戰列艦和一艘六級巡洋艦,跟法國海軍的思路相似,倒是自行建造了一艘三萬噸級航空母艦和一艘一萬噸級航空母艦作為試探。
餘下也就是北歐之王的瑞典海軍還算拿得出手,現役主力為三艘七級戰列艦與一艘六級巡洋艦。
其他國家,包括普魯士、倭國、波斯、暹羅、泡菜等,全都是邊角廢料,加在一起也隻能跟荷蘭海軍勉強一戰。
原來的海軍強國——英國與西班牙,則在剛果叢林跟大猩猩玩得不亦樂乎呢!
餘下就是隸屬於鄭氏集團的艦隊,包括兩艘九級戰列艦、兩艘八級戰列艦、六艘七級戰列艦、十二艘六級巡洋艦、兩艘二型航母和兩艘一型航母。
可以說鄭芝龍的艦隊實力比荷蘭、印加、奧斯曼三國都要強大,可以與準世界第二的法國海軍一戰。
現在可以看出來,第二梯隊的競爭非常激烈,大家對第二、三、四、五名花落何處還是很在乎的……
大明海軍屬於獨一檔的第一梯隊,法國、鄭氏、印加、奧斯曼屬於第二檔,逐漸掉隊的荷蘭隻能跟瑞典到第三檔作伴去了。
餘下普魯士、倭國、波斯、暹羅、泡菜、威尼斯等國,不想進第四檔都不行了。
等到收複了那不勒斯、打敗了羅馬、迫降了瑞士之後,歐戰也就基本算是結束了。
大明帝國出版的《世界海軍力量解析1740》,揭示了世界各國海軍現役的主力陣容。
這也讓外界,包括其他主要競爭對手,得知了大明海軍的真正實力究竟如何。
大明海軍擁有五艘九級戰列艦、七艘八級戰列艦、十二艘七級戰列艦、二十四艘六級巡洋艦、二十二艘五級巡洋艦、一百二十八艘驅逐艦、一百零二艘護衛艦。
主力陣容看似隻有二十八戰列艦,與身後的法國、印加、奧斯曼三國的戰列艦之和26艘)相差無幾。
重點來了,大明海軍還擁有兩艘大型航母俾斯麥改裝)、二十八艘中型航母國王改裝)、四艘萬噸級小型航母。
二型兩棲兩棲攻擊艦高達二十八艘之多,一型兩棲攻擊艦也有六艘。
航母總數為三十四艘,兩棲攻擊艦總數等同,這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隻要昊菁皇帝願意,大明海軍可以組成三十四個航母戰鬥群和三十四個兩棲攻擊群。
為了確保己方的空中優勢,迅速奪取戰場製空權,遠征艦隊通常由四到六艘航母組成多航母戰鬥群,配合戰列艦與巡洋艦,也能確保艦隊自身的安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按照揭暄在十年前製定的發展計劃,海軍主力艦隻需要保持九級、八級、七級戰列艦各八艘即可。
在財務吃緊的情況下,可以將所有七級戰列艦退役或者轉讓給盟友,隻保留十六艘戰鬥力較高的戰列艦即可。
重點發展航空母艦,尤其是滿載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大型航母,通過削減其他作戰艦艇,力爭每十年采購兩到四艘大型航母。
該書一經出版,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沒多少人,包括海軍業內人士,都沒想到明帝國的海軍居然發展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戰列艦數量等於身後的第二、第三、第四之和,航空母艦的數量等於後三國的八倍。
更重要的是,明帝國海軍著力發展排水量達到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更彆說還剛剛服役了兩艘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巨型航母了。
在搭載了高性能的艦載機的情況下,這種航空母艦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其打擊半徑可能就超過了三百海裡。
根據書上的介紹,該型航母能夠搭載一百五十架“火烈鳥”戰鬥機,或者八十架“火烈鳥”戰鬥機與三十五架“黑腳信天翁”攻擊機。
刨除這種可怕的海戰武器,單算可以搭載八十架“火烈鳥”戰鬥機的中型航母,二十八艘航母的艦載機總數就超過了兩千兩百架。
以明帝國海軍航空兵的素質來說,如此之多的“火烈鳥”便可以摧毀一個實力中等的國家的空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