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新本土的財務收入淨值csj約占全世界的一半,看似沒達到昊菁皇帝的小目標。
但不要忘了,大明帝國還有親王藩國、將軍封地、皇子管理區這三大塊地盤,都算上的話,csj也有至少六七億銀幣。
對於這些非本土的地盤上的收益,朱慈烺基本不太在乎,隻要這些地方不拖朝廷的後腿,讓朝廷給他們補貼就算萬事大吉了。
除了兩個皇子的管理區,對於其他地方,不論是親王藩國還是將軍封地,一律都是自負盈虧的模式,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地盤。
賺了算他們自己的,朝廷也不會從中分紅。除非發生大規模叛亂,當地無力彈壓,朝廷才會出兵相助。
對於紙幣的事情,本土之外的地方,願意換就換,不願意換就不換。
朝廷不強迫其用銀幣兌換紙幣,不然會被認為是變相掠奪他們手裡的錢。
應廣大百姓的強烈要求,昊菁皇帝還下令啟動備案,也就是印刷並發行一分、五分、一角、五角這四種小麵額的紙幣。
一元的紙幣其實對工薪族來說已經算大麵額的紙幣了,日常購買一些小東西並不方便。
後世月薪五千元,現在月薪五十銀幣。
一枚銀幣對應一百元,等於一元紙幣對應一百元。
而不少工薪族每月還賺不到這麼多銀幣,相當於一元紙幣兌換兩百元。
一分紙幣對應後世兩元,其實也夠大了,但應付日常生活就非常方便了。
小麵額紙幣的發行還能便於廣大百姓,畢竟兌換麵額小的話,風險就相應的降低了。
先兌換幾十張一元以下麵額的紙幣試一試,覺得攜帶比銀幣更加的方便,再增加兌換的金額。
隻要廣大百姓能夠接受紙幣,不論任何麵額,北方銀行都會滿足市場需求。
想囤積這種玩意,寄希望升值套現,那就是腦子進北極熊了……
這些小麵額的紙幣上市之後,立刻加速了紙幣的推廣。
小商販也開始接受顧客用小額紙幣購買自己的東西了,就算被騙了也虧不了多少錢。
當然,一元紙幣還是拒收,但並不妨礙他們湊一堆零錢,然後去銀行取整或者存錢。
廣大百姓在嘗到小額紙幣的甜頭之後,便提出了一個更加非分的要求。
那就是希望昊菁皇帝下令印刷更小麵額的紙幣,以便大家花的更為方便一些!
這就是那些打算用皮夾子取代皮袋子人的想法,他們根究不打算再攜帶銅幣了。
這個問題不在於印刷與發行,而在於設計與雕版。
一分、五分、一角、五角這四種小麵額的紙幣是原本就有的現成東西,隻不過沒有跟大額紙幣一起印刷和發行而已。
真要設計一厘和五厘的紙幣,那就要從頭開始了,連紙幣的尺寸都要審慎考慮一番。
一分紙幣就夠小的了,真要設計一厘和五厘的紙幣,那還不得跟郵票一樣啊?
一厘紙幣的購買力相當於後世的兩角,隻有乘車或者買糖果的時候用得到。
最多加上購物時候找零而已,不能說一點用沒有,但用處並不是特彆廣泛。
五厘紙幣的使用範疇相對就比較廣了,購買力相當於一塊錢,可以買一兩份報紙了。
既然有實際需要,而且廣大百姓的工資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得到迅猛上漲。
這就意味著小麵額紙幣被淘汰的時間不會太短,最近二三十年都能用得上。
那這兩種小麵額紙幣就有流通價值了,設計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
從著手設計到開始印刷,總計也就用了一年時間。
設計占了十個月,印刷兩個月,沒有問題之後,便可以上市發行了。
昊菁皇帝就沒想到,最受歡迎的紙幣居然是計劃外的五厘紙幣。
廣大百姓都認為五厘紙使用最為方便,是買賣雙方最經常使用的麵額。
由於投放市場的前期數量比較少,各地都出現了排隊兌換,且供不應求的情況。
大明帝國的新本土根本不缺木材,印刷紙製品更是起家的項目。
朱慈烺下令在兩年之內,務必印出滿足市場需求的足額紙幣。
隻要廣大百姓能夠接受使用紙幣,那麼使用哪種麵額的紙幣就不那麼重要了。
朱慈烺就不相信百姓們天天都花五厘麵額的,不花更大金額的。
唯一的缺點是印刷小麵額紙幣根本就不賺錢,甚至有點小虧。
好在能通過大額紙幣的利潤給補回來,否則印刷廠遲早得破產……
前期小額紙幣缺貨,不少企業老板為了給工人發工資的領頭部分,就主動跟公交公司合作。
從對方手裡兌換小額紙幣,每價值一百元的小額紙幣可以給對方一百零一元,這就算是百分之一的利潤了。
更多的老板們聞風而動,也紛紛托門路、找關係,最後使得這項不是兌換業務的業務被炒到了一百零五元,甚至更高的價位。
昊菁皇帝也聽說了此事,但並未下令各地的廠衛進行乾涉,因為這種交易並不違法,抓他們乾嘛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爾等吃虧上當都是自己的事情,朱慈烺的鷹犬就等著這裡麵有假貨呢!
有魚上鉤麼?
還真有,某位窮困潦倒的畫家,家裡窮得是在揭不開鍋了。
但是文人墨客是很有骨氣的,寧可餓死也不願意去工地搬磚。
怎麼辦呢?
自己畫幾張紙幣!
可這位不是專業人士,畫出來的紙幣隻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度。
水印就彆提了,不過好在花錢的時候在傍晚。
好在由於是準專業人士,選擇的紙張在做舊之後,確實跟紙幣比較相似。
對方忙著收攤,買家也很大方說不用找零了,故而根本沒被看出來。
用一元紙幣買了些許商販處理的烤地瓜,不能算成功,但確實解決了吃飯問題。
於是乎,這位畫家在激動之餘,又開始加班加點地忙碌起來。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花的紙幣就更加惟妙惟肖了。
而且消費時間跟上次一樣,不能讓對方有看清水印的機會。
這位大畫家也不敢去商店消費,生怕被售貨員一眼就識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