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損失了十餘輛主戰裝備之後,意識到情況不妙的上萬叛軍不得不坐著皮卡往回跑。
這裡麵隻有五百多蘇羅薩的士兵,其餘都是選擇投機下注的土著,打算進城撈一把。
隨著大隊人馬的敗退,他們又遭到了明軍攻擊機、武裝直升機、空中炮艇的追殺。
損失了上百輛皮卡與重型卡車,人員傷亡高達上千人,真正體會到了“逃亡之旅”的含義。
支援占碑戰場的六架ac235空中炮艇機則全部被“狽”式中程防空係統導彈最大射程四十公裡)擊落。
“狽”式中程防空係統不算太先進,但打這種空中笨豬是毫無問題的。
此時叛軍沒有戰鬥機且防空火力不強的致命弱點就徹底暴露出來了,所有飛行器都會遭到明軍的暴打。
在掌握了戰場製空權之後,明軍出動“王鷲”式戰鬥機、“剪尾鳶”攻擊機、空中炮艇機對叛軍的裝甲車輛持續狂轟濫炸。
參與圍剿澳州叛軍的空軍與海軍航空兵主力在兩天內,便從澳州南部轉場到了爪哇島西部與馬來半島南部的諸多機場。
不論是地麵目標還是海麵目標,隻要對方防空火力孱弱,那就是大明飛行員們最為喜歡的獵物……
大家也不會虛報戰果,凡是摧毀的目標,都會當場拍照留念,不光能撈到戰功和獎金,還是一個很好的飯桌吹噓素材!
尤其是摧毀戰艦之後,目標所冒出的濃煙在萬米高空都清晰可見,這種“人文景觀”在照片上是非常清楚的。
開戰第一周,叛軍的四艘“望加錫”級船塢登陸艦與八艘“賓圖尼港”級坦克登陸艦便全部被大明海空軍聯手擊沉。
“萬鴉老”級護衛艦也被擊沉了兩艘,餘下十艘隻能在諸多島嶼之間四處躲避,免得被對方給團滅了。
在叛軍極盛時,也就控製了蘇門答臘島不到五分之一的麵積,也就是巴東以及周邊地區而已。
真到了大明王師發力之後,喪失了製空權的叛軍也就隻能被打得節節敗退了,根本無法扭轉戰場上的頹勢。
叛軍步兵倒是也裝備了反坦克武器,然而依靠步兵與少量的坦克裝甲車輛,完全抵擋不住明軍的猛攻。
隻要發現地麵上有類似火力點的目標,明軍戰機便會投放炸彈或者導彈,除了暫時還沒對巴東城采取地毯式空襲之外,該乾的基本都乾了。
對於叛軍步兵來說,最可怕的東西不是明軍的坦克,而是火箭炮,一次齊射便可以打死他們數百甚至上千人。
大明王師裝備的“獅”式306毫米履帶式火箭炮與“野豬”式133毫米輪式火箭炮,這兩款武器堪稱叛軍的噩夢。
一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便可以摧毀對麵寬兩三公裡的防線,給己方的裝甲部隊撕開一個缺口出來。
隨後便是由攻擊機與武裝直升機掩護,裝甲部隊從缺口位置接推式作業,這是叛軍拚死也抵擋不了的突擊行動。
看似規模不是很大,但這裡是蘇門答臘,不是歐洲戰場,叛軍在初期本身就實力有限,與大明王師硬碰硬是毫無勝算的。
他們選擇避戰的話,更是無處可逃,蘇門答臘島本身就是長條型的,裝甲部隊也不可能跟著步兵去叢林裡打遊擊……
剛開始還可以登船跑路,但船塢登陸艦與坦克登陸艦都被擊沉了,跑路的載具也就不複存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誰要是能遊泳遊到索馬裡去,黃廷肯定對其敬佩之至,送一個月工資做為獎勵也不會心疼的。
等黃廷的主力艦隊快馬加鞭似的抵達戰區海域時,對方的艦艇已經被海空軍機群打掉近一半了,按照噸位算的話,那就是一大半。
於下還有十艘護衛艦以及三四十艘導彈艇和坦克艇,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而且還沒擊沉任何一艘潛艇,任務也算比較艱巨。
沒殲滅澳州叛軍,已經讓黃廷以及艦隊上下臉上無光了。
之前大明海軍居然能與叛軍打得兩敗俱傷,算是五十年來頭一次了。
艦隊背負了很大的壓力,總不至於每次都要總司令揭暄帶著打才能贏吧?
如若是役依然無法取勝,那就必須從自身上找原因了。
因為對方連一艘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都沒有,己方占據絕對優勢。
重壓之下,艦隊也為黃廷爭了一口氣,當天便消滅了剩餘的十艘護衛艦,並擊沉了至少二十艘導彈艇與坦克艇。
餘下的任務就是消滅殘餘的小艇,並且儘快擊沉對方的所有潛艇。
此地不宜久留,蘇羅薩見勢不妙,立刻決定乘坐潛艇跑路索馬裡……
一切都在昊菁皇帝的意料之中,通過研究發現,大禮包裡的主戰裝備幾乎都是一次性的。
譬如一輛“聖甲蟲”主戰坦克,在打光車內的炮彈之後,就可以當作拖拉機來使用了。
沒法為其補充同型號的炮彈,除非從其他坦克上拿過來。
燃料倒是可以使用大明生產和進口的型號,所以才能當拖拉機來用,否則隻能賣廢鐵了。
海軍艦艇也是如此,等到叛軍護衛艦上的導彈與炮彈打光之後,這些玩意就是活靶子而已。
朱慈烺唯一擔心的就是叛軍的潛艇,如若真的是209型的話,那麼可能從其他地方的叛軍那裡獲得魚雷,進而長期威脅到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這事也不是朱慈烺說了算,具體還要看黃廷艦隊的反潛能力究竟如何了。
潛艇數量也不好估計,理論上是四艘到八艘,至多不會超過十艘。
對方刻意繞行,走查戈斯群島以南的航線去往索馬裡,己方艦隊還真有可能抓不住。
反潛這種事屬於在科學理性的範圍內大膽出擊,再加上一點運氣,才能徹底搞定。
屬於玄學式的拉網捉魚,可遇而不可求也……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