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縣齊老堡一處不大的宅院中,年近六旬的張誌君起的很早。不大的院子內收拾的倒也整潔,地上的積雪被清掃在了一堆,踏著青石地板張誌君老員外拉開了架勢練起了拳來。
張誌君所練拳法是他在一本名為《嶽武穆拳譜》的書籍中學來的,早年他遊學山西之際。偶遇當地拳師姬際可,兩人相談甚歡,姬際可就將這本嶽武穆拳譜贈給了他。
據傳此種拳譜記載的拳法被稱為心意拳,為宋代民族英雄嶽飛所創,嶽飛剛毅多謀,勇冠三軍。自幼隨名師周侗習文練武,隨陳廣習刀術、槍術,尤精大槍術。在長期抗金戰鬥中,他化槍為拳,訓練將士。此拳剛猛狠毒,奇快無比。意到拳到,變化無窮。實戰中遠可用槍,近則用拳。
心意拳尤其稱道的地方在於攻擊性很強,善用頭、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擊打敵方,非常實用。
張誌君一套拳打的虎虎生風,拳畢收手。周身已經出了不少汗了。正當他用毛巾擦拭額頭滲出的汗珠時,門房的傭人來報。
“老爺,有位年輕的公子前來拜會。”
“年輕的公子?又是來學拳法的吧。不見不見!”說著張誌君擺了擺手。
“這,那公子說有封書信給員外您。”
“書信?哎呀!你怎麼不早說!拿來我看!”
張誌君一把奪過了傭人遞上的書信,火急火了的看了起來。匆匆幾眼,他便將書信放在了一旁快步朝大門口走去。
邊走他便邊對身邊的傭人吩咐道:
“快快快!告訴後廚多準備些好菜!告訴府內的少爺小姐們都趕快來前廳!有貴客來了!”
不得不說這張誌君的嗓門真是很大,站在府門旁的魏淵與宋永年聽的清清楚楚。
麵對一臉熱情前來迎接自己的張誌君,魏淵還真的是有些受寵若驚。一時不知道如何回應才合適。
“哎呀呀!賢侄來啦!快快快,快快進院。我看看!哎喲喲,都長這麼大了!簡直跟你爹一模一樣!魏老爺近況如何啊?身體還算硬朗吧!”
魏淵很不自然的被張員外拉著進入了府內,一路上被問東問西的他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宋永年也在一旁看的直發呆。
他們當然不會明白張員外為何會如此的激動。
張誌君是十三年前,也就是大明天啟五年,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在魏府的門前被發現的。當時張誌君遊學各地途徑南召縣境內,遇到了土匪的劫掠。張誌君雖然仗著一身武藝殺出了一條血路,卻也是傷痕累累了。當被魏興周救至府內的時候張誌君已經沒有了人樣。多虧了魏府的悉心照料,在臥床兩個月後張誌君終於恢複了健康。也就是在那時,張誌君見到了當時年僅四歲的魏淵。
酒桌上張誌君說起了自己與魏家的過去,不勝唏噓。幾杯酒下肚他顯得有些激動。
“賢侄啊!以後這裡就是你的家!安心住下,什麼事都不要想!需要什麼儘管說。”
魏淵也喝了不少的酒,張誌君的熱情讓他大受感動。
“嗯!侄兒感謝伯父如此照顧!”
“哈哈,來賢侄!你我同飲此杯!”
“好!侄兒我先乾為敬!”
酒桌上魏淵的實力那是沒得說的。觥籌交錯間他難得的心情舒暢了起來,近一段時間他過的太壓抑了。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張府的家宴上,眾人都喝的大醉而歸。
次日一早,馬車夫和宋永年與魏淵辭彆後離開了張府。魏淵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由於對武術的精通與喜愛。
沒過兩天他便開始每一早日與張誌君同練心意拳了,雖說這心意拳平日裡張誌君絕不外傳。但對於救命恩人的孩子張誌君卻是傾其所學,
唯恐教的有所紕漏耽誤了魏淵的學習。可沒過過久,張誌君就發現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了。魏淵習武的底子很好,領悟能力又十分的強。心意拳的要領幾乎是一點就透,張誌君對於魏淵的進步隻能用目瞪口呆來形容!
居住在張府內生活已經有近十日了,這天魏淵實在悶的難受就想出門去走走。碰巧聽張府的傭人們說今天是太昊陵廟會,於是魏淵也決定去宛丘縣城湊個熱鬨。
在趕往宛丘的路上魏淵不覺感歎道:
“要是有手機多好啊!給宋永年掛個電話,好讓他給自己做做向導。”
雖然明知道宋永年就住在宛丘,但當時著急趕路來齊老堡忘了詢問他家的具體位置。這下再想找人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了音訊了。
趕到太昊陵廟會的時候魏淵著實被眼前的陣勢感到吃驚不小!古建築群內龍旗飛舞,旗杆如林,炮竹聲聲,香煙衝天,進入陵園內更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幾乎全無立椎之地。
正在魏淵身披著黑衣貂裘,身後跟著幾名張府傭人在人群中高調穿梭的時候,一群小乞丐迎麵走了過來。隻見他們用筷子敲著破碗,沿路的乞討著。
由於受前世的影響,魏淵第一反應就是這些乞丐都是騙子。所以他根本沒有掏錢的意思,魏淵準備側身繞過了這群小乞丐繼續往前走。就在此時不知道什麼人撞了他一下,魏淵低頭一看是一個麵容清秀的小乞丐。這唯唯諾諾的小乞丐一看魏淵衣著光鮮又身材高大,馬上點頭哈腰的賠禮道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