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明月高懸於紫禁城的上空,這座天子的居看起來安詳寧靜。
極建殿那重簷歇山頂上簷角下安放著的九隻神獸在夜色中顯得栩栩如生。夜間的風徐徐吹過下簷的風鈴,清脆的金屬撞擊聲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悅耳。
極建殿向後有一條平緩向上的禦道。禦道的中間是一副長達十六米、寬約四米的雲龍石雕。石雕上浮刻著祥雲、盤龍、滄海和懸崖等景致,看起來氣吞山河威嚴壯麗。在這條禦道的儘頭便是平台,又稱為雲台。此處視野極佳,可以將四周皇城景色儘收於眼底。
平台議政是大明朝的一項製度,由於萬曆中期以後,皇帝不再理朝政,因此就停止了平台議政,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為扭轉朝廷的危局再開平台議政。
此時平台上錦衣衛林立,一個個持刀戒備。太監們則緊張的為議政做著準備。但正中間那把龍椅之上卻是空空蕩蕩。
皇座的主人崇禎皇帝正在金磚鋪地、華貴富麗的極建殿中焦慮的思索著遼東的對策,吳三桂的那封奏疏像一把巨石壓在了他的胸口,讓他喘不過氣來。
“寧遠衛副將吳三桂急報:
本月初五豪格、多鐸率清兵再犯寧遠。總兵金國鳳率軍出北山岡與之鏖戰,矢儘力竭,國鳳及二子皆戰死。副總兵楊振因解鬆山之圍至呂洪山遇伏,全軍儘覆。振被執令往鬆山說降。至城下振與從官李祿告城中人堅守,援兵即日至矣。清軍於城下殺害振、祿二人。如今寧遠城中斷餉已久,營伍紛紜,號令難施,人心不一,末將恐難以節製。望朝廷早發糧餉,速派援軍。
萬急!”
一日之間遼東重鎮寧遠連損正副兩總兵,又麵臨時刻被攻陷的境地,這讓崇禎如何能不揪心呢。
要知道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中連山、塔山、鬆山、錦州為聯防據點的關寧錦防線是大明抵抗清軍的最後一道屏障。若是關寧防線有失,那山海關就會直接暴露在女真人的鐵蹄之下,如此北京城將永無寧日了。因此寧遠城有難就意味著關寧防線危矣!
不僅如此,前線陣亡的金國鳳、楊振等人都是如今遼東軍中朝廷依賴的中堅力量。尤其是金國鳳,他在年初的鬆山之役中以區區三千守軍麵對皇太極親率的八旗精銳五萬餘人堅守城池達兩個月之久,最終皇太極在損兵折將之後灰溜溜的退回了沈陽。這一仗讓崇禎皇帝龍心大悅,更是看到了擊敗皇太極的希望。可沒想到這個希望才剛剛出現就如流星般迅速的隕落了。
痛失愛將,邊疆告急。麵對這些崇禎怎能不憂心忡忡呢。
他默默的駐足於空蕩蕩的大殿之內,長長的歎了口氣慢慢的從正殿踱到側殿之內,這裡的一麵牆上掛著他平日裡喜歡的對聯,都是名家手筆。
此時崇禎邁步來到一副對聯前想借書畫來轉嫁一下自己鬱悶的心情。之間這幅對聯寫得墨飽筆圓,端莊渾厚,是這側殿當中的上乘之作,那副對聯寫道:
四海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萬幾清暇,瑤編披覽惜三餘。
看過以後,崇禎的心情更糟了,他不禁感慨地說:
“如今還有什麼‘四海升平’,還說什麼‘萬幾清暇’!”
他搖搖頭,又背著手離開了側殿。就在他剛剛回到大殿寶座上之際,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輕輕的推開宮門走了進來。他來到崇禎麵前很是恭敬的小聲說道:
“皇上,人都到齊了。”
聽到王承恩的話,崇禎強打精神直奔平台而去。
“皇上駕到!”
正在平台上候著的眾位大員們紛紛跪倒施禮。
“吾皇萬歲萬萬歲!”
崇禎一屁股坐到了龍椅之上注視著匍匐在地上的高官們一言不發。這正是他的馭下之術,他要讓這些朝臣們一個個心裡發虛從而畏懼自己這個皇帝。可今日卻出現了意外,兵部尚書洪承疇突然開口說道:
“臣有緊急軍情上奏皇上!”
崇禎冷冷的看著他回答說:
“洪愛卿你真是及時啊!朕不召你這遼東軍情怕是要等到天亮才會到達吧。”
“遼東軍情?”
洪承疇一臉茫然的看著崇禎道:
“微臣實在不知遼東有何軍情啊?微臣要奏報的是於穀城再次作亂的張獻忠啊!”
“張獻忠?!他怎麼了?”
聽到洪承疇突然說出這個名字崇禎不由得心裡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