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癱坐在龍椅上愣神了半天,直到王承恩在一旁小心的說道:
“陛下,陛下?”
他這才回過神來,無力的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與僅僅是魏淵猜測帶來的影響不同,當楊嗣昌的死訊真的傳來時,對崇禎產生的衝擊是始料未及的。儘管丟了襄陽致使襄王被殺,但在他的心中,楊嗣昌仍舊是大明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如今肱骨之臣沒了,他不知道以後大明這艘巨輪將要駛向何方...
內閣重臣與六部尚書從乾清宮內退出來的時候各懷心事,陳新甲緊走幾步來到魏淵身邊感激的小聲說道:
“魏大人,今天多虧了你為我陳新甲解圍。老朽感激不儘啊!”
“陳尚書客氣了,我也隻不過就是實話實說罷了。”
兩人剛剛走下丹墀,一名小太監突然跑出宮喊住了正在離去的眾位大臣。
“傳皇上口諭,內閣大學士回殿內繼續議政。”
周延儒帶著閣臣們回乾清宮時正好與魏淵和陳新甲走了個對臉,他朝著陳新甲輕蔑一笑道:
“陳尚書,陛下召集大臣們回去議政呢。你怎麼還往外走啊。”
還沒容得陳新甲答話,他表現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說:
“哦哦,老夫忘了,陳尚書還沒入閣呢!老糊塗了,失禮失禮。哈哈哈”
說罷周延儒大笑著離開了,整個過程中他看都沒看魏淵一眼,仿佛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一般,完全將他無視了。
陳新甲心中惱怒卻又不便發作,剛剛在議政之時他就差點在周延儒給穿的小鞋上栽跟頭,現在周延儒又變本加厲的當著其他大臣戲弄自己,陳新甲唯有鐵青著臉望著周延儒離去的背影暗自憤懣。
乾清宮東暖閣內氣氛壓抑,閣臣們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皇帝有何打算。崇禎仍舊癱坐在龍椅之上,等到閣臣們叩頭問安之後,他憂慮地說道:
 “軍中不可一日無帥,更何況如今中原剿匪正是關鍵時刻,需馬上物色出個人選來掌控局麵才好。眾卿以為何人可擔此大任啊?”
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周延儒立刻進言道:
“老臣保舉一人定可勝此大任。”
崇禎聽罷眼前一亮。
“周閣老保舉何人啊?快說來聽聽。”
“老臣保舉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丁啟睿擔任督師一職。”
“丁啟睿?”
這個名字崇禎倒是聽過,但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他原本想著如果實在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就讓魏淵去挑大梁。儘管年輕,但崇禎對魏淵的能力可以說是相當認可的。
“不錯,崇禎九年的時候寧夏發生了兵變,正是丁啟睿果斷處置,帶兵鎮壓了叛亂。後來他任陝西巡撫,將李自成等流賊徹底趕出了陝西境內。此人有勇有謀,可擔大任。”
儘管周延儒嘴上說的好聽,但崇禎心裡還是有數的。陝西境內的流賊被趕走,那主要是孫傳庭的功勞。說到底丁啟睿隻是個庸才罷了,遠不能同楊嗣昌、魏淵相比。但是他遍觀朝中大臣,除了魏淵之外好像也就丁啟睿可以一用了。想到這崇禎問道:
“眾卿以為由武平伯魏淵擔任督師如何啊?”
周延儒聽罷連連搖頭說:
“陛下,武平伯資曆尚淺,恐在軍中難以服眾。而且,提拔的太快可未必是件好事。”
周延儒有意在“而且”上加重了語氣,他是在委婉的提醒崇禎,重用魏淵是有很大風險的。周延儒一番進言,不僅讓崇禎再次想起了之前關於魏淵個性太強,難以節製的話來。一時間這位往日裡剛愎自用的帝王竟然也猶豫了起來。
“謝閣老,你說說到底由誰擔任督師合適啊?”
崇禎口中的謝閣老,乃是內閣次輔、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謝升。謝升已年過六旬,他為官小心謹慎,從不越界,是個標準的老好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周延儒才把拉他進內閣充數的。
聽到皇帝問話,謝升趕忙跪倒施禮道:
“回陛下,臣竊以為丁啟睿老成持重,魏淵用兵有方,他們都足以勝任督師一職。如果非要二選一的話嘛,丁啟睿統禦調度有方,能夠縱覽大局,隻不過行軍打仗上他較魏淵差了許多。這魏淵雖說打仗沒得說,可是年歲太輕,容易衝動,萬一將帥失和那可就麻煩了。哎呀....這個...”
崇禎無奈的苦笑了一下,心想自己也真是病急亂投醫了,問謝升這種問題,與其讓他選出一人擔任督師,還不如直接任命他自己擔任督師來的痛快些。見謝升還在那沒完沒了的絮絮叨叨,崇禎心煩的擺了擺手說:
“好了,謝閣老不必說了。薛國觀你怎麼看?”
薛國觀,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由於天啟年間依附過魏忠賢,因此被東林黨人標記為閹黨餘孽,時刻欲除之而後快,他本人對於東林黨人自然也是恨之入骨。見皇帝征求自己的意見,薛國觀當即回答道:
“周閣老說言不妥,當年漢武帝北征匈奴,如果以資曆選將的話,恐怕衛青、霍去病此等名將便難有出頭之日了。如今中原糜爛,正需要一位敢打敢殺的猛將來力挽狂瀾。丁啟睿行事守舊,臣以為還是武平伯魏淵擔任督師更為合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罷薛國觀挑釁的看了一眼周延儒,那眼神分明是在說:你們東林黨支持的我一概反對,看你能把我怎麼著。
由於薛國觀的支持,魏淵作為督師候選人的砝碼在崇禎心中又加重了一些。皇帝沉思了片刻,開口詢問了內閣中的最後一人,文華殿大學士、工部尚書魏藻德。
“魏藻德,雖說你剛剛入閣,朕還是想聽聽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