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淮隻好拿著飯菜走過去。
等他坐定,幾人閒話幾句,就開始吃起來。
等薑淮夾了一筷子,就發現這小青菜看起來鮮翠欲滴,吃起來卻不甚美味。
應該是學堂的廚娘舍不得放油,有點乾澀糙口,咽下去的時候還剌嗓子。
但是,這已經是眼下不錯的夥食了,有肉有菜有米飯。
貧苦農家子,有白米飯吃就不錯了,大部分人為了省錢,都隻喝點粥,就著鹹菜,飽腹。
更有甚者,迫不得已,吃麥麩。
此刻學舍裡的沈成濟就是沒去夥房,直接從一旁的包裹裡掏出一塊半乾的饅頭,拿出家裡做的醬菜,就著半壺水,吃了一頓。
沈成濟應該是他們四人之中,家境最差的。
他上頭一個姐姐嫁出去了,為了供他這個讀書人,還有兩個哥哥勒緊褲腰帶,全家之力供他。
而且他家裡還有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弟弟。
全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壓力還是很大的。
如果他中了秀才,免徭役不說,如果考中廩生,他還可以獲得朝廷發放的廩食銀,每年有幾兩,這些銀錢足夠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了。
這樣,他的兩個光棍哥哥也會更容易說親。
所以他們這些實在的貧苦農家子,唯有靠科舉上升。
對於薑淮,沈成濟,程岩來說,他們都沒有做生意的爹,也沒有家族可以為他們兜底。不讀書還能乾什麼?
程岩的家境比薑淮和沈成濟的還稍微好一點。
他的姐姐好像嫁到了縣裡的人家當小妾。
雖說不是嫡妻,但是一年半載的由於主家的恩德也還是能拿出一些銀錢回來供他讀書。
加上他的父親有手藝,所以說他家的日子也不算那麼拮據。
之後,薑淮和他們繼續吃飯了。
文翰學堂目前三個班,甲乙丙。
甲班是可以參加考試的學生,乙班比蒙學班高一級,是開始學四書五經的班級,丙班就是蒙學班,一些小孩,或者開始念書的,毫無基礎的,無論大小,都在這個班。
這個班裡的人是最多的。
此刻的夥房就是被這麼一批人占滿了。
之後薑淮朝那邊看過去,就看到那邊有一些小娃娃走過來,之後他們一同坐在一張大長桌上。
大長桌的四邊都坐滿了人,有廚娘來給他們分發食物,其中不乏十幾歲的少年。
身長玉立,在那一堆小娃娃中尤其顯眼。
看著那位少年,薑淮心下不由得有一絲絲同情。
年齡最大的他一定是班裡最顯眼,最獨特的存在。
一堆小娃娃間坐著一個鶴立雞群者,怎麼都會被夫子注意到。
學習好還好說,不好,還會被那些小屁孩兒恥笑,說,那麼大人了,念書比我們還差,丟不丟人啊?
再說和一眾小屁孩讀書,感受也和同齡人不一樣的。
還好薑淮有點底子,不然要是被李夫子安排在丙班,他才不願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