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婆奶說的對,我們是該謝他,他讀書之餘還得為我們操心。”
之後薑玉山和李芷蘭到了薑淮的房裡。
薑淮正在寫話本,見到大哥大嫂進來,當即迎起身。
“大哥大嫂!”
“嗯,三弟,今日我們的煎餅賣的還可以,我們也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買。這是我和你大嫂給你買的紙筆。大哥沒有什麼謝你的,就買一些學習用具給你吧。”
薑淮伸手接過,“大哥大嫂,你們賣的可以就好,我也替你們開心,你們以後不用給我買東西,隻要你們過得好就好,咱本就是一家人嘛,勁兒往一處使,反正都是為了這個家好。”
“三弟說的對,咱們一家人,勁兒往一處使!”
“對了,大哥大嫂,明日還去老地方那裡賣嗎?”
“對,縣門口那裡,人挺多,我吆喝了一下還成。”
“好,你們要是賣的不好,可以去私塾學堂邊上賣。”
“這個怎麼說?”
“這個私塾學堂裡一般都是有消費能力的人,一般都是富貴人家,大戶人家的子弟去讀,因為一般家庭讀不起。
再就是一般孩子們吃這個的多一些,你可以先學堂私塾門口賣著試試,要是賣的好,以後我再研發一些新吃食,估計會更好。”
“那太好了,多謝三弟!”兩人連連道謝。
………………
近日,徐鐵匠那裡,製酒工具也已經製好了。
薑淮拿回來在家裡搗鼓著,買了些市麵上的酒,自己回來提取,提取出烈度更高一點的酒。
其實太高的度數這裡人並不喜歡,之前大黔流行的是黃酒,黃酒度數並不高。
大概十到二十度。
隻有邊疆地區的那些漢子會喜歡烈酒,內陸並不喜,喝的辣舌頭不說,還燒心燒喉嚨,其實在他們眼裡並不甚美味。
....……
次日,薑玉山和李芷蘭打算再去縣裡賣。
這幾天老位置賣的沒有前幾天好了,估計吃過的人已經習慣了,得換個地方賣。
薑玉山突然想起薑淮說的,去私塾學堂門口賣。
之後兩人推到了一家私塾門口,這會兒正午後下學呢。
不少學子背著書箱往外走。
薑正河就開始大聲吆喝,“煎餅果子嘞,好吃的煎餅果子,六文一個!快來嘗!”
“香香的煎餅嘞!又脆又好吃。”
一些學子已經被這吆喝吸引了。
他們走過來,就看到外麵牌子寫著,“煎餅果子。”
“這什麼啊?”
“這叫煎餅果子。”
“煎餅果子,聽起來好新鮮!沒吃過!”
“多少錢一份?”
“六文。”
“來一份吧。”
那學子給了錢就拿走了。
之後不停的有學子往這邊走。
見人多起來。
薑玉山膽子也更大了。
“煎餅果子,煎餅果子嘞,美味的煎餅果子,加個雞蛋香的嘞!”
他這一呼喊,越來越多人的都圍過來,小攤兒一下被圍的水泄不通。
李芷蘭手上的速度更快了,不一會兒的工夫都做好了。
這時來了一個五六歲的小孩,估計也是旁邊私塾的。
他看到了彆的學子都在吃,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隻見金黃的蛋液在平底鍋麵餅上肆意流淌,撒上蔥花芝麻的卷餅看起來更加香氣四溢。
“怎麼賣?”
“六文一個。”
“來一個。”
“給錢吧!”那孩子對身邊的一個書童吩咐道。
一旁的書童就從懷中拿了六個銅板過去。
李芷蘭快速做好後,就給他弄了一個用油紙包起來。
“來,小娃娃你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