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哪裡!杭兄能堅持來參加考試,也讓我等敬佩啊!”
“不過提到這事兒,還要感謝薑兄,如果不是你救了我,估計我現在還躺在客棧呢。”
“唉,不過湊巧罷了。”
之後杭永望看向薑淮,問,“對了,今日考試的算學薑兄肯定都做出來了吧?”
他一提到算學,一旁其他的學子聽了,當即高聲道,“唉,提起這個算學我就氣啊,不是說本朝重文輕理嘛,怎的算學還是那麼難?”
“是啊!”
“這個第一題倒還好,還算簡單,第二題什麼鬼?”
“就是!”
之後不遠處的程岩看到薑淮在這裡,也匆匆忙忙的跑過來。
他對那些學子道,“那個和尚的題我完全沒做。”
“我也是,那個我算了好多次,也沒算出來。”一旁另一個學子附和。
之後,其他學子聽完也撓撓頭,“我們也沒,那題是真難,不過,那題也是湊巧,問的和尚,考場上咱們算題都薅禿了頭,不正成了那和尚嘛?”
他說了,幾人聽完,也沒人笑,因為根本笑不出來。
隨後杭永望看向薑淮,“薑兄的答案是什麼?最後到底多少位和尚?”
薑淮笑了笑,隨後說道,“624位和尚。”
“什麼,624?怎麼會是624?我算的880。”其中一學子驚叫道。
之後薑淮搖了搖頭,緩緩道,“那題說三百六十四隻碗,恰好用儘不差爭。三人共吃一隻碗,那麼吃飯時一個人用三分之一個碗。
四人共吃一碗湯,那麼吃湯時一人用四分之一個碗,三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就是十二分之七,就是一個人用十二分之七個碗。
假設和尚有n人,碗一共364隻,根據題意就是,十二分之七乘以n等於364個碗,n等於624,所以有624位和尚。”
他說完,其他有學子當即拿出紙筆一算,“果然是624位。”
“原來是要這樣解答啊!”
薑淮點點頭。
“這分式我在算學裡看到了,但是沒仔細看,沒想到如今出了,真是雖遇但未熟讀,因貪眠廢讀,嗚呼!愧悔交加啊!”
“哎,就是!”
“太可惜了!”
“後年再來吧!”
其餘學子聽了也紛紛後悔不已,表示大意了。
其實用方程算更簡單,設碗x隻,湯為y,x+y=364,3x=4y,x=208,y=156,3x208=624個,4x156也是等於624,所以是624位和尚。
但是薑淮腦袋裡第一反應的就是這個方法。
既然院試已經考完,薑淮就回了客棧。
現在就是等院試結果了。
回去的路上,程岩一路都在歎氣。
“景行兄,這趟我怕是不行了,感覺這題目跟府試相比,難度提高很多,這次我必是落榜了!”
薑淮隻得安慰他,“現在結果還沒出來,不要灰心,實在不行就下次再來。你不記得?上次我們看到的那個頭發花白的童生。”
“哎,話是這麼說,但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堅持下去!怪不得文昌兄這次不下場,院試和府試的題目難度真的不是一個級彆。”程岩不停的歎道。
“唉,算了,考都考完了。”薑淮隻得這樣安慰。
這幾日薑淮繼續寫話本子了,因為忙著考試已經落下一些,最近隻得補一些回來。
這日,薑淮下樓買禮物,就發現街上有很多牛車,馬車,比之前見的都要多。
那牛車,馬車上還裝著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箱子,甚至鍋碗瓢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