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這張牌匾就掛在明倫堂的廊下,供淩霄書院所有學子路過瞻仰。
每次路過的學子經過那塊牌匾的時候,就會想到薑淮他們前往明興縣救災的時候。
祝邵元得知此事,很羨慕,畢竟此等殊榮可不常有。
“哎,可惜我沒有同你們一起前去救災,那日我找教諭去,沒想到教諭卻擺擺手說不需要了。如果我能同你們前去就好了。”祝邵元對薑淮道。
薑淮擺擺手,“祝兄,換個角度想,我和杭兄幾人是幸運才得以安全回來,萬一你去往現場,出了什麼事,那你家裡人得多擔心啊……”
祝邵元想了想,又點點頭,“也是。”
薑淮他們是幸運的,萬一出了事,可不就是現在這樣了。
……
此刻周家。
周鼎也非常高興。
“平兒,此次你報名前去明興縣救災,知府大人很高興,上報了皇上此事,你們才得以有此嘉獎,可你不要驕傲,更要腳踏實地,戒驕戒躁,救世濟民。”
“是,爹。”
周良平很高興,他爹對他一向教養嚴苛,難得誇他一次。
這次總算讓他爹也看到了,他也是一塊美玉,可經雕琢的,以後也會大放異彩。
事情傳到竹溪村,薑家人也很高興。
“你們聽說了嘛?那淮哥兒這次去往那明興縣救災平安歸來。皇上不僅賞賜了他白銀絹帛,還賞了他們府學牌匾。”
此刻竹溪村,老薑家一家人站在門口聽村裡的村人傳話。
“是嗎?這可了不得啊。”一旁有其他村人道。
“那你說說,究竟怎麼個事?”有其他村人道。
之後那人一五一十說了府城傳回來的關於薑淮的消息。
秦氏聽了,當即道,“還好,還好,淮兒沒出事,他怎麼那麼大膽,敢前往那樣的險境,萬一出了什麼事,讓咱們老薑家的怎麼辦?”
“哎,說的是,可這不是平安歸來了嗎?”
“平安歸來了就好,平安歸來了就好。”秦氏拍著胸口鬆了一口氣。
“對了,還聽說那明興縣的百姓,還編起了誇讚他們的歌謠。”
“什麼歌謠?”
之後那人開始唱。
“滔天洪水生民苦,青衿郎君來相助,不懼風雨不畏險,救得千家萬戶安……”
秦氏聽了,越發感到欣慰了。
一旁的老劉氏聽了也道,“既然淮哥兒都得到皇上的讚譽了,以後怕不是前途無量?”
“那可不,對了,是不是再考試就是鄉試了?”一旁大嫂李芷蘭道。
“對啊。也不知道鄉試會考的怎麼樣?”秦氏看向薑家人。
“哎,順其自然吧,淮兒已經在府學學了好久,之後隻能看他發揮了,要再得個解元就好了。”老劉氏道。
之後眾人又感歎了一陣就都散了。
時間過的很快,很快到第二年。
薑淮依舊在府學念書。
他每日的生活是這樣的……
每日清晨晨誦,他們一般在明倫堂前分列兩排齊誦經書。
有時是《周易》有時是《禮記》。
加上教諭時不時的考校,日子過得還是很緊張的。
府學的膳堂,薑淮已經吃慣了,有時是糙米飯,有時是白饅頭配醃菜,想加餐就得自掏腰包。
薑淮有時會花點錢吃點紅燒肉。
夜晚,就挑燈夜讀,這個時候,齋舍眾人都緊盯書本,毛筆在紙上刷刷作響,誰也不願意做那個最早睡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