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南北兩個方向,都有明軍,妥歡帖木兒震恐不已,當即召來群臣商議,準備離開大都,西遷到山西境內。
豈料朝堂上,大臣們普遍都不同意。
反對最激烈的,當然是漢臣,然而蒙古大臣中,也有不少人拒絕遷都。
樞密院事黑廝、禦史滿川等人,出列道:
“陛下應該固守京城,豈能輕易放棄。臣等願意招募兵馬,為陛下守城。”
妥歡帖木兒聞言,臉色不由得一變,冷聲道:
“自賊兵起事河南,朕的大軍數次出征,早已損耗殆儘,京城裡如今不過三四萬兵馬,能守得住幾天?”
新任左丞相慶童,一麵出列,一麵聲淚俱下道:“陛下,世祖皇帝打下的江山,您就這樣拱手讓人嗎?”
妥歡帖木兒聽了這話,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右丞相搠思監立刻上前幾步,訓斥慶童道:“放肆!你身為左丞相,豈敢對陛下無禮!”
妥歡帖木兒擺了擺手,示意搠思監退下,語氣低沉道:
“國勢弄到今天這個地步,朕自然有罪,但你們這幫王公卿相,難道就是清白的嗎?遷都之事,朕意已決,朕可不願做宋徽宗、宋欽宗那樣的帝王,被敵人俘虜,百般折磨。”
眼看皇帝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原本想要勸他繼續堅守的大臣們,全都說不出話來。
妥歡帖木兒嗟歎片刻,對慶童道:“愛卿忠君體國,朕走後,就由你負責替大元守城吧,朕會讓淮王留下來監國,與你一起同心協力。”
慶童呆了呆,拱手道:“臣遵旨。”
淮王帖木兒不花聽了這話,整個人都麻了,趕忙哭著出列道:
“陛下,陛下,臣,臣能力有限,恐怕會辜負陛下的信任……”
“皇叔,國家有難,你理應為朕分憂,慶童作為外臣都沒有推諉,你是宗室,難道還不如一個外臣嗎?”
妥歡帖木兒瞪了帖木兒不花一眼,語氣不悅道。
帖木兒不花聞聽,一時間無話可說。
…
五月,天氣日漸炎熱。
妥歡帖木兒在倉促準備了一段時間後,命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節製三萬禁軍,護送自己離開大都,準備出五回山,沿著蔚、代二州,進入山西北部。
然而妥歡帖木兒怎麼也想不到,三萬大軍才剛剛離開京城,走到易縣,就發生了變故。
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獲得軍權後,立刻將禁軍將領召集起來,準備讓眾人擁立自己為皇帝,逼迫妥歡帖木兒退位。
結果禁軍將領中,有幾人不願意出賣妥歡帖木兒,悄悄來到禦帳,將這件事告訴了對方。
“什麼……太子怎麼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禦帳下,妥歡帖木兒聞言,久久不可置信。
眾將領互相對視片刻,抱拳道:“陛下,太子意圖篡位,此事千真萬確,陛下應該早做決斷。”
“是啊,陛下如果不忍心對太子動武,我等願代為效勞。”
這幫將領選擇拒絕太子的拉攏,跑來向元順帝告密,自然擔心將來會被太子報複,紛紛建議妥歡帖木兒斬草除根,不要留後手。
妥歡帖木兒愣住了。
他和太子愛猷識理答臘?以及皇後奇氏,向來感情很深,明知道太子想要造反,卻還是舍不得殺死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