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的信使,很快到達應天府,將對方的請求轉達到郭洺耳中。
得知常遇春想要征調藍玉到河東路,郭洺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立刻將幾位重臣召集到中極殿,臨時開了個小朝,商討調兵北上之事。
“諸位愛卿,朕決定調廣東都指揮使藍玉、廣西都指揮使何真,各統兩萬五千兵馬北上,與常遇春會師,你們以為如何?”
聽到郭洺打算派兵北上,新任的兵部尚書陳寧、戶部尚書楊思義,竟然雙雙表示反對。
“陛下,臣以為河東路並沒有增兵的必要,常遇春大帥的十萬兵馬,主要是用來牽製擴廓帖木兒等人,並非用以決戰。”
“是啊陛下,如今元都已入版圖,元帝已成俘虜,徐達、花雲兩位元帥,馬上就會揮師向西,配合常遇春圍攻山西,這時候倘若增兵,豈不是白白浪費糧草麼?”
這二人之所以反對出兵,主要是認為北方局勢已定,不想再節外生枝,浪費資源。
不過郭洺對二人的說辭很不滿意,緩緩將目光移向其他大臣。
李善長和劉伯溫選擇沉默不語,因為陳寧和楊思義,分彆是他們推薦給郭洺的,這種場合,不好攻擊自己人。
幸好胡惟庸懂得察言觀色,發現郭洺臉色不悅,立刻拱手出列道:
“陛下,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良弼諸寇,擁兵數十萬,陛下想消滅他們,自然是發兵越多越好,況且秦晉隴右等地平定後,還要留下駐軍,此時增兵,並無不妥。”
“還是惟庸之言,深得朕心。”
郭洺聽了這話,稍覺欣慰,隨後冷眼瞪著其他人道:
“增兵之事,朕意已決,卿等隻管照旨行事,不得推諉。”
眾臣聞言,哪裡還敢說彆的話,紛紛拱手道:
“臣等遵旨。”
…
增兵之事,就此議定,當日退朝郭洺就派人南下傳旨。
藍玉、何真兩名將領,不敢耽擱時間,接到郭洺的聖旨後,立刻統兵五萬離開駐地,開始向西出發。
為了能讓援兵及早開至前線,幫助常遇春對付擴廓帖木兒,郭洺接著連下數道旨意,要求沿途的所有地方官,負責給五萬兵馬提供飲食和住宿之地。
如此隻用了不到一個月,五萬大軍便從廣東、廣西兩地,順利到達山西南部的河中府,順利與常遇春會師。
“你們兩個總算來了!”
常遇春這段日子,和王保保的大軍開會拉扯,雖說並沒有讓元軍討到什麼便宜,但麾下將士損失也不能算輕。
“陛下有沒有給你們幾門紅衣大炮,讓你們帶過來助戰?”
“沒有,陛下說紅衣大炮都拿去給徐達和花雲兩位元帥了,隻給咱們拿來一些火繩槍。”
“火繩槍也不抵什麼用啊。”常遇春皺眉道:“元軍這些日子跟本帥野戰,沒占到什麼便宜,如今紛紛縮在城裡,任我派人如何過去叫罵,他們都不出來,我還想著陛下讓你們帶幾門紅衣大炮過來,助我破城呢。”
“嘖,這王保保,如今連元帝都被咱們大明活捉了,他還看不清形勢嗎?”何真聞言,忍不住氣憤道。
常遇春道:“元帝雖然已被活捉,可元帝的太子愛猷識理答臘?,逃入太原城內,如今已經被王保保立為偽帝了。”
“這幫狗韃子,還想著苟延殘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