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隊,至少給老子養兩頭豬!
一個班,至少養幾隻雞!
多養一隻,就能給戰士們碗裡多漂幾片油花,就能省下幾斤寶貴的口糧去支援老百姓!”
“總之一句話:全軍總動員!
把一切能利用的人力、物力、技術,都投入到這場生產自救、支援地方的人民戰爭中去!
在這片生養我們的土地上,刨出一個活路來!”
一道道十萬火急的命令,通過加密電波和軍用電話線,像密集的神經脈衝,瞬間傳遞到共和國的每一個軍營角落。
當領袖得知李雲龍的安排後,大大誇獎其愛國愛民的心。
還特意給李雲龍寫了一首詩。
《家國吟》
黃土壘起千重牆,
熱血澆開萬裡芳。
晨鐘撞碎星子夢,
炊煙牽起日月長。
簷下燕哺新巢暖,
田間牛耕春土香。
一抔泥土親如母,
數莖白發念成霜。
風裡雨裡撐船舵,
苦中甜裡護家邦。
且將心燈懸北鬥,
照得山河皆安康。
………
短短數日之內,整個人民解放軍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總參謀部那莊嚴肅穆的大食堂,如今,巨大的蒸籠裡熱氣騰騰的不再是白麵饅頭。
而是摻雜了大量麩皮、野菜甚至榆樹皮的灰黑色窩窩頭。
嘹亮的軍號聲依舊,但晨操之後,操場上不再是單一的隊列和刺殺訓練。
戰士們扛著鋤頭、鐵鍬,推著獨輪車,在軍官帶領下,湧向營區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地。
花壇裡的觀賞植物被拔掉,種上了小白菜、蘿卜;
平整的操場邊緣,被開墾出一條條整齊的菜畦;
營房後原本堆放雜物的荒地,被清理出來,撒上了耐旱的土豆種子;
甚至連一些偏僻的靶場周邊,也被見縫插針地種上了南瓜、豆角。
李雲龍的身影,絕不僅僅停留在總參的食堂和會議室。
幾天後。
京郊,陸軍第X師新開辟的“紅星農場”。
初春的寒風依舊料峭,刮在臉上像小刀子割。
眼前這片荒地,曾是部隊廢棄的臨時訓練場和堆放雜物的角落,地勢坑窪不平,貧瘠得連野草都長得稀稀拉拉。
幾台部隊工程機械在不遠處轟鳴著進行初步平整。
但大部分區域,隻能靠最原始的人力——鋤頭、鐵鍬、鎬頭,以及戰士們的肩膀和手掌。
就在這片塵土飛揚、號子聲此起彼伏的開墾現場,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此刻這位共和國大將李雲龍,形象卻與那至高軍銜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反差:
洗得發白、袖口磨出毛邊的舊軍裝褲腿高高挽起,露出沾滿泥漿的小腿;
腳上蹬著幾乎看不出本色的解放鞋;
頭上沒戴軍帽,短發被汗水打濕,緊緊貼在額角;
那張飽經風霜、刻著深深皺紋的臉上,此刻正滾落著渾濁的汗珠,混著飛揚的塵土,留下幾道清晰的泥痕。
他正雙手緊握著一把沉重的長柄鐵鎬,腰背微弓,全身的力量凝聚在雙臂,高高掄起,然後帶著一股狠勁兒狠狠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