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起——!”
粗獷有力的號子聲在克節朗河穀新開辟的平地上炸響。
幾十名光著膀子、肌肉虯結的工程兵戰士,臉上淌著油汗,脖子上青筋暴起,正合力將一根粗壯的原木夯進深深的基槽。
不遠處,一條蜿蜒的巡邏通道正沿著陡峭的山脊線艱難地向前延伸。
戰士們掄著鐵鎬、鐵鍬,在堅硬如鐵的凍土和嶙峋的岩石上開鑿。
火星四濺,虎口震裂,卻沒有一個人停下。
汗水浸透了他們厚重的棉衣,在寒風中迅速凝結成冰霜,掛在眉毛和帽簷上。
新翻開的土石散發著冰冷的氣息,這條用血肉之軀丈量、開鑿出的道路,將成為日後邊防官兵用腳步守護國門的鋼鐵紐帶。
“快!水泥!這邊接上!”
一個工兵排長嗓子嘶啞地指揮著。
簡易的攪拌機轟鳴著,吐出灰漿。
戰士們或用背簍,或用扁擔挑著沉重的灰漿桶,在剛剛平整出的路基和哨所工地上穿梭,腳步踏在碎石上發出急促的沙沙聲。
寒風如刀,卻吹不散他們身上蒸騰的熱氣和眼中專注的光芒。
李雲龍裹著厚厚的軍大衣,站在一處高坡上,俯瞰著這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他的目光銳利如鷹,掃過每一個施工點。
張大彪站在他身側,手裡攤開一張手繪的邊防建設草圖。
上麵用紅藍鉛筆清晰地標注著規劃中的哨所、巡邏通道、預設炮兵陣地、反坦克壕和雷區。
“司令員,您看,”
張大彪指著草圖,“東線,克節朗河穀出口,扼守河穀通道的‘克節朗前哨’主體結構三天內就能封頂。
河穀上遊,這個背靠雪峰、俯瞰印軍可能滲透路線的點位,我們打算命名為‘雪蓮峰哨所’。”
他的手指向西線:
“熱欽拉方向,原印軍核心碉堡群附近製高點,清理廢墟後,將建立‘熱欽拉主哨’,配備觀察所和重火力點。
在其側翼,扼守斯潘古爾湖盆與羌山口結合部的突出部,計劃設置‘羌山哨’。”
他頓了頓,指向地圖上最西端、也是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一片區域,
“這裡,阿克賽欽縱深,喀喇昆侖山口附近,我們選了兩個點,一個位於風口,視野極佳,命名為‘神仙灣哨所’;
另一個地勢更高,接近天文觀測的理想位置,命名為‘天文點哨所’。
這兩個點,將是釘在我們西大門上的兩顆鋼釘!”
“神仙灣…天文點…”
“好!名字取得好!”
………
首都。
軍委小會議室。
一場關於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全麵總結及後續戰略態勢分析的高級會議正在進行。
長條桌兩側,端坐著戎裝筆挺、肩章上將星閃爍的高層。
李雲龍坐在靠近中間的位置,風塵仆仆。
“……綜上所述,”
負責彙報的副總參謀長指著大幅邊境地圖,語氣激昂,
“此次自衛反擊作戰,在軍事上、政治上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
不僅徹底粉碎了印方蠶食我國領土的狂妄企圖,乾淨利落地收複了失地,沉重打擊了其地區霸權野心。
更向全世界有力展示了我軍在任何艱難條件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誌與強大實力!
其戰略威懾效應,不可估量!”
會議室裡響起一片讚同的低語和掌聲。
副總參謀長繼續道:
“西方輿論普遍承認,這是一場‘懲罰性的完勝’、‘高原閃電戰’,對我軍的戰術素養、後勤能力、戰鬥意誌給予了極高評價。
印方內部陷入嚴重混亂,短時間內絕無再啟大規模戰端之可能。
我國西南方向的安全環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