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的眼神如同兩把燒紅的錐子,刺進孔捷的眼底:
“孔二愣子!
老子不是讓你當縮頭烏龜!
是讓你保存實力!是讓你活著!
是讓你留著有用之身”
孔捷看著李雲龍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近乎命令的關切和沉重如山的信任。
感受著那份在巨大壓力下依然要護住戰友的擔當,一股巨大的酸澀猛地衝上鼻梁。
他猛地低下頭,肩膀劇烈地聳動了幾下。
再抬起頭時,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裡,憤怒依舊,但更多了一種被強行壓抑下去的、沉重的清醒和決絕。
他抓起桌上的酒瓶,對著嘴猛灌了一大口,辛辣的液體灼燒著喉嚨,也仿佛灼燒掉了他最後一絲衝動。
“懂!”一個字,如同從胸腔裡擠出的鐵塊,沉重地砸在地上。
趙剛一直沉默地聽著,此刻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
“老孔,老李說得對。
現在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候。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工作組要查,就讓他們查!
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斜!
你隻管安心學習,深刻反思工作上的疏漏。
外麵的事,有我和老李,有組織在!
絕不會讓真正的戰士蒙冤!”
他拿起酒瓶,給三人的杯子重新斟滿:
“來!喝酒!
這杯酒,不是消愁,是給咱們老哥仨壯膽!為了將來!”
三隻粗糲的、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握住了盛滿劣質烈酒的茶杯。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眼神中無聲的交流——是信任,是托付,是共度時艱的默契。
更是在這特殊年代裡,一群老軍人用脊梁為戰友撐起一方庇護的、力所能及的擔當!
辛辣的酒液滾入喉嚨,灼燒著胸膛,也點燃了深埋於骨血之中、永不熄滅的信念之火。
接下來的日子,風刀霜劍,步步驚心。
工作組在孔捷分管的係統裡“深挖細查”,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各種捕風捉影的“線索”被不斷上報,指向孔捷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
李雲龍和趙剛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李雲龍辦公室的電話幾乎成了熱線,來自不同渠道的“提醒”、“詢問”,甚至是隱晦的“警告”,絡繹不絕。
有人暗示他“劃清界限”,有人旁敲側擊“孔捷問題複雜,李李雲龍要愛惜羽毛”。
李雲龍一律硬頂了回去。
“查!讓他查!”
他在電話裡對著一個級彆不低的“勸說者”怒吼,
“查個底兒掉!查出來孔捷真有問題,老子親手斃了他!
要是查不出來,誰他媽在裡麵煽風點火、栽贓陷害,老子也饒不了他!”
他粗暴的態度和不加掩飾的護短,讓許多想趁機攪渾水的人心生忌憚。
趙剛則發揮了他政治工作者的優勢。
他一方麵積極與上級相關負責部門溝通。
反複強調孔捷同誌在戰備工作中的重大貢獻和一貫表現。
以組織名義提供詳實的正麵材料;
另一方麵,他親自約談工作組中幾位相對理性的成員,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將調查的方向努力引向“弄清事實真相”。
“幫助同誌改進工作”的軌道,極力避免無限上綱上線。
他的沉穩、理性和對政策的精準把握,如同一道無形的堤壩,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洶湧的濁流。
然而,風暴終究不會輕易平息。
工作組最終拿出了一份措辭依舊嚴厲的“結論報告”。
報告雖然無法坐實孔捷“腐化墮落”的核心指控。
但依舊以“嚴重官僚主義”、“對下屬企業負責人監管不力”、“生活作風上要求不嚴。
造成不良影響”等理由,建議給予孔捷“撤銷軍代表職務、留黨察看一年、行政記大過處分”。
並“調離原重要崗位,下放勞動鍛煉”。
當這份處理意見的初稿送到李雲龍案頭時,他沉默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