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習俗不能忘,越近家門越緊張。
好友親朋若相問,如何應答費思量。
那個年代的人情味真的很濃,每逢過年、過節,大家都會聚到一起,特彆是拜年的時候,全家老小集體總動員,走親訪友,熱熱鬨鬨,一路上,往往還能夠遇到熟識的人。
誌強的爺爺是煤礦工人,單位分了房子,退休後一直住在那裡,從家裡出發到礦區,坐拖拉機大概要一個多小時。
“誌剛,我們家大大小小十來個人,拖拉機能夠坐得下嗎?”李老根問道。
誌強哥哥買了一輛拖拉機,平時幫彆人拉拉貨,賺點油鹽錢。
“爸,能夠呢,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嗯!”
“準備好了就出發,去爺爺家吃中午飯。”
“好嘞!”
“哥,你什麼時候買了拖拉機?”誌強問道。
“買了有幾個月了。”誌剛一邊檢查護欄一邊回答。
“嗯!有了車子出門方便多了。”
“是呀!”誌國湊過來。
三兄弟說閒話的空隙,大家都紛紛上了車。
“媽,你帶著文文坐前麵去吧!”王春花對婆婆說。
“還是你帶著孩子坐前麵,我帶嬌嬌站後麵得了。”
“那怎麼行呢!你的腿腳不好使,還是您坐前麵去,”正當婆媳倆謙讓的時候,李老根發話了:
“我說老婆子,你就坐前麵去吧,跟自己的兒媳婦客氣什麼呢!”
“媽,您帶文文坐過來,彆磨磨唧唧了,”誌剛在前麵喊道。
“好吧!”
“大家都扶好欄杆,我開車了。”
“知道了,大哥,你就開車吧!”小燕子朝誌剛喊道。
一路上,誌強站在阿秀的身後,把她摟在懷裡。
“二哥,你們要不要這麼膩歪呀。車上可還有未成年人呢!”小燕子的話羞的阿秀滿臉通紅。
“嘿嘿!”某人傻笑。
一家人說說笑笑就到了礦區門口,誌剛停好拖拉機,李老根和張秀琴牽著孫子孫女走在前麵,孩子們手裡都提著禮物跟在身後。
爺爺奶奶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此時正探出頭朝窗外看呢!
“老伴,老二一家人來了,”爺爺朝奶奶喊道。
“啊…好好!”奶奶笑眯眯,忙著擺糖果。
人多就是熱鬨,一家人進了家門,忙著跟爺爺奶奶拜年,老倆口笑得合不攏嘴,忙給孫子、孫女,曾孫他們包紅包。
“這位是…”
“奶奶,這是我女朋友阿秀,”誌強趕緊介紹。
“爺爺奶奶新年好!”阿秀忙跟二老打招呼。
“好好,這姑娘真俊喲!上次你爸提了一嘴,人啊!上了年紀,怎麼把這事就給忘了呢!””奶奶拉著阿秀的手慈愛地撫摸著。
“奶奶,是晚輩的不懂事,早就應該來看望您了,”阿秀笑眯眯親昵地挽著老人家的胳膊。
“瞧,這小嘴多會說話,是我們強子的福氣喲。”
“嘿嘿!”某人站在旁邊傻笑著。
“爺爺奶奶,這是我們孝敬您的,”四兄妹掏出紅包放在二老的手中。
“我的孫兒們真懂事,還是秀琴教導有方呀!”爺爺奶奶喜笑顏開,一個勁地誇讚。
“娘,是我們家的家風好,也是您二老教導有方呢。”
平時李老根磨子都壓不出一個屁,今日說話二老聽了很受用。
“都彆光顧站著說話了,吃點東西吧!”桌子上早已經擺滿了糖果,奶奶一個勁地招呼。
“謝謝奶奶!”
“你們坐,我去廚房弄中飯了。”
“媽,你就坐著休息吧!我把拿過來的雞、肉、魚都掛到廚房去吧,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自己養的,已經臘好的,”張秀琴說完,拿著東西朝廚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