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年三十的淩晨三點。閆曉倩的鬨鐘準時響起。
這次和她一起醒來的還有周嘉譯。在她迷迷糊糊的按掉鬨鐘時,一隻大手從旁伸過。將她整個攬在胸前。
身後溫暖的感覺讓閆曉倩起床的決心產生動搖。不過,到底是九歲開始就養成的習慣。她最終還是伸出手輕拍拍男人箍在自己腰間的大手。
“我要起床去菜場啦,你再睡會兒,還早。”
“我馬上起來,你等我,我和你一起去菜市場。”
周嘉譯還很困,說話都有點迷糊。不過腦子意識還是清醒的。之前國慶的時候,自己許諾過要陪著小姑娘一起逛菜市場的。
閆曉倩笑著打出哈欠,“行,你再緩緩。我去洗漱。”
交代完,也沒有開燈。打著無聲哈欠摸索著去裡麵衛生間洗漱。
周嘉譯也緊隨其後強撐著僅有的意識從床上爬起來洗漱。
男友的腳步聲消失後,閆曉倩偷摸摸的叼著牙刷從衛生間出來將床頭櫃的那個戒指盒放進昨天自己理好的包裹中。
這還是周嘉譯第一次在這個點逛菜市場。年三十的早上除去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
還有許多早起隻為給家裡人奉獻一桌美味的父母長輩。
冬天,淩晨四點不到,整個菜市場已經是人頭攢動。人們的臉上沒有疲憊而是過年的喜悅。
比平時上漲三倍的菜價也擋不住新年的腳步。一貫節約的老人家們這時滿心滿眼都是一家歡聚的喜悅。
在女友買螃蟹時,他就聽到一位老人和攤主對話。
“今天我孫子回來,他最喜歡這個螃蟹,老板給我拿最大的母蟹,要肥的。”
估計是老客戶,老板很熟悉,“誒呦,爺叔今天大氣哦!”
“孩子難得回家,總歸要吃好的咯。”
簡短的對話,卻是無數家庭的縮影。年輕人忙於工作,春節是一家好不容易的相聚時光。
這個日子裡,長輩們都想傾儘一切給這幫孩子端上一桌豐盛又充滿愛的年夜飯。
年三十晚上的這一桌菜肴暗藏著的是中國人含蓄的愛意。
閆曉倩也聽到這段對話,買完東西開車回家的路上。她和男友講起自己童年關於新年的故事。
“那時候剛買完房,家裡條件不好。但過年這天是我最開心的時候,跟在我爸身後買菜。他會問我想吃什麼,隻要不是太過分都有。”
周嘉譯對她小時候很有興趣,“那你小時候愛吃什麼?”
閆曉倩回答的很快,“小孩都愛吃油炸的,我爸做的椒鹽排骨很好吃。大點十幾歲的時候愛吃醬牛肉,響油鱔絲,還有熏魚。”
周嘉譯也去閆家吃過好幾次,閆父的醬牛肉和熏魚的確比市麵上的很多連鎖熟食店都好吃。
“叔叔的醬牛肉和熏魚的確好吃,我承認。”
作為閆父的女兒,閆曉倩覺得與有榮焉,小表情有些得瑟,“那是,這次我還給你帶。我特地買的大青魚,讓我爸多做點。”
早起的不適和困意此刻蕩然無存,周嘉譯很開心。“好,謝謝倩倩。也辛苦叔叔了。”
這會兒是紅綠燈,閆曉倩掏出薄荷糖喂給男友,“不客氣,今天早起拎包辛苦啦。”
嘴裡含著糖不好說話,周嘉譯隻好搖搖頭。忍著涼到腦仁的涼意把糖嚼碎回到:“不辛苦,我很開心參與到你的春節記憶。”
原來是記得國慶時候自己說的話。閆曉倩嘴角笑意愈深。
從去年春節到今年春節,這條以往走過無數遍的回家路上多出一位新伴侶的同時也存在新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