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被陳默所認識的,自然那是攻城的主力器械——雲梯。
它可不是簡單的長梯,而是巨大的、帶輪的木製移動平台。
頂部有折疊或分段的長梯,外包生牛皮防火箭,下有士兵推動,可抵近城牆,放下梯板,供士兵蜂擁而上。
關鍵在於結構采取三角形,能夠保證其穩定性,一旦推至城頭,防守方再想要將其推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便是箭塔。這幾乎也是最為龐大而複雜的軍械。
其高幾能與城齊甚至過之,數層結構,內藏士兵,外蒙皮革,下有巨輪。
若遇到低矮城池,其推進至城牆後,塔頂放下吊橋,塔內士兵可直接衝上城頭,與守軍進行短兵相接。
若是遇到堅城,弓弩手也可乘此物,與城頭平齊,進而壓製城頭守軍。
緊接著,便是衝城車——巨大的原木前端包裹鐵皮,懸掛於堅固的木架下,由士兵合力推動,反複撞擊城門或城牆薄弱處。
這笨重的家夥,製造的工藝倒是簡單,唯一難的,卻是那根足夠粗壯的巨木。
最後的最後,則是並不被曹操重視的投石車(砲)。
原因很簡單,此時的投石車主要仍是杠杆式拋石機。
也就是利用人力拉拽或較小的配重,將巨石、火球、甚至腐爛屍體(用於散布瘟疫)拋射入城中,用以摧毀工事、殺傷人員、打擊士氣。
其無論射程、精度還是威力,都隻能說是聊勝於無。
若是在麵對土坯夯成的城池,這東西還能有些效果,但在麵對宛城這樣的堅城之時,其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與曹操不同,陳默的心中卻是對這投石車最感興趣。
無他,陳默太知道要怎麼對其進行改進了——曆史早就給過了答案,蒙古人所使用的“回回炮”就是其最終的形態。
最棒的是,這回回炮製作起來,還一點都不難。
尤其對於陳默這樣的穿越者而言,通過簡單的杠杆原理,陳默幾乎能夠做到指哪打哪的效果。
不過,雖然心中有著全盤的改良方案,但陳默卻是什麼都沒說。
原因嘛,自不必說,這大殺器,陳默隻願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曹操如今雖然那時友軍,但恐怕在不久的額以後,兩人便是爭霸天下的對手。
陳默可不想自己為數不多的穿越者福利也被曹操搶去。
什麼?沒有投石車怎麼破宛城?
嗬嗬!
一個小小的宛城,怎能與這投石車的改良相提並論。
陳默傻了才會為了這點蠅頭小利而暴露自己未來的一大殺器。
而也就在陳默跟著曹操開始建造攻城器械的同時,宛城之中,也是亂成了一鍋粥。
宛城之內,殘兵敗將擠滿了街道巷陌,傷兵的呻吟、潰兵的驚魂未定、以及失去主帥後的茫然無措交織在一起,使得這座剛剛逃過一劫的堅城,宛如噴發的火山......
而在宛城正中的將軍府邸大堂之內,隨時燈火通明,卻照不亮將領們臉上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