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遠眼珠子都瞪圓了,還是厲文禮將他拉到了一旁的沙發上安靜等待。
大約半個小時後,常蔭槐才抬起了頭“二位久等了。膠東初創,諸事繁雜,見諒。”
雖然常蔭槐的話很客氣,但是表情卻是硬邦邦的,好像一副雕像一樣。
“常主任,我們是山東省政府主西韓複渠將軍委派的膠萊平原的乾部,是在南京國民政府有委任狀的?為什麼現在膠萊平原搞成這個樣子?常主任不應該給我一個解釋嗎?”趙明遠氣勢洶洶的問道。
“哢噠。”常蔭槐把鋼筆扣到了一起,反問道“膠萊平原?怎麼了?”
“常主任。”厲文禮直接把事情都攤在桌麵上明說道“現在膠萊平原的六個縣全都成立了護衛團,拒絕了我們韓主西的領導,還個個有槍有炮,這些武器我們懷疑是您和於學忠將軍提供的,目的就是奪取膠萊平原。”
“無理取鬨,無端揣測,無禮之極!”常主任將鋼筆猛地拍在了桌子上,怒目瞪著二人“你們有什麼證據?這樣汙蔑東北軍政委員會的高級委員!”
趙明遠和厲文禮被常蔭槐的氣勢所喝止,又冷靜了下來,厲文禮問道“那麼請問常主任,在膠萊河沿岸的昌邑即墨等縣設立航運稅卡,這個是你們乾的吧?膠萊平原的經濟來往,大部分都靠膠萊河的航運,你們派兵設立關稅點,這不是逼著膠萊平原的商人們向你們靠攏嗎?”
“稅卡這個事是有的。”常槐蔭依舊用那森冷的目光看著二人“本人奉張漢卿總司令的命令,坐鎮膠東半島,振興這裡的經濟,膠萊河作為膠東半島的海運樞紐,本人派兵管理,防止土匪襲擊,防止奸商偷稅漏稅,有什麼錯?”
“嗬嗬,常主任。”趙明遠冷笑道“你截留的可是我們昌邑縣和即墨縣的稅收,這樣合適嗎?”
常蔭槐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在東北很少有人和自己這麼不客氣的說話,但是之前楊宇霆囑咐過自己,膠萊平原的事情要像溫水煮青蛙,不能操之過急,所以他壓了壓怒火“膠萊河本就是膠東半島的一部分,至於這個行政區域分布,如果您們二人包括韓主西有哪裡不滿的話,可以給我的頂頭上司張漢卿司令寫信,或者去南京先生那裡告狀,我都接著就是了。”
厲文禮是個文人,他的脾氣秉性都非常溫和,他低聲的說道“常主任,目前大敵當前,韓主西還在前線和晉軍血戰,你們東北軍就在背後的膠萊平原搞小動作,這不是趁人之危嗎?不是君子所為。”
“厲文禮縣長。”常蔭槐根本不接招,而是反問道“您在濰縣素有官聲,是個廉潔懂得搞經濟的好官。濰縣又是膠萊六縣中最關鍵的所在,我覺得您或許會被濰縣人民所挽留。”
“至於趙司令。。”常蔭槐拉了一個長音“趙司令身為軍人,看見韓主西現在戰事不利,更應該飛馬趕到韓主西的身邊,以供驅策,就不必在膠萊平原這裡瞎操心了。”
“常主任還真是霸道啊。。”趙明遠氣急反笑“連我和厲縣長的去處都給安排好了。我倒要看看你們,背地裡搞這些小動作,等到閻百川的大軍順著膠濟線到了濰縣,你們該怎麼辦?”
“到濰縣?”常蔭槐笑了一下,沒有說話,心中暗道,現在隻要往濰縣的邊界那裡插一麵東北軍的軍旗,一兵一卒都不用派,怕閻老西也會勒馬止步,轉頭就走的。
厲文禮比趙明遠理智多了,他來煙台的目的就是想知道,這些事情是不是常蔭槐搞得,現在從常蔭槐的話語中有了答案,那麼一切就結束了,無論是南京那邊,還是閻錫山那邊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對張漢卿的東北軍有任何的指指點點。膠萊平原這片肥沃的土地,在實際上已經被常槐蔭管控了。
“趙司令,我們走吧。”厲文禮有些沮喪的站起身來,他本來就不是韓複渠的人,隻是膠萊當地的名士,隻是因為韓複渠信奉魯人治魯的傳統,才請他出來管理濰縣,如今擔子卸去,也有另一番的輕鬆和解脫。
“哼!”趙明遠也是無可奈何,起身就走。
常蔭槐看了看厲文禮“厲縣長,好好考慮一下我說的話,或許請您在煙台多逗留幾日,看看膠東如今的風氣和過去有何不同,您的心中就會有所定論了。”
——————————
同一時間段河南歸德中央軍前線
南京先生這一天在徐州是吃不好睡不好,一氣之下直接來到了歸德前線,親自都督劉峙的第二軍團和西北軍展開對轟。
這一日激戰剛剛結束,南京先生的嘴邊起了一個大火泡,吃東西也非常費勁,乾脆晚上就喝了些米粥。而在他身邊的,正是劉峙,陳誠,將鼎文等人。
“這打滴叫什麼仗?什麼仗?”南京先生麵色微慍“馮玉祥六路大軍直逼歸德!你們是想看著我被他姓馮的給活捉嗎?”
“校長,隻要有我劉峙在,絕不讓您有絲毫危險。”身材胖嘟嘟,腦袋圓滾滾的劉峙拍著胸脯說道“第二軍團都是黨國精銳,足可以以一當百。”
南京先生看見劉峙這個樣子,不光嘴上的泡,連牙齒都開始疼了起來,他不是不知道劉峙這個人能力一般,主要因為劉峙資格太老,而且非常聽話,能夠完全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圖,所以南京先生經常用劉峙當主力兵團的司令,自己則在背後,隱形的操控,來達到掌握兵權不流失的目的。
“校長,剛才,山東的韓複渠發來急電。”陳誠在旁說道。
南京先生更是頭疼“說吧,他韓複渠還能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濟南丟了,準備再丟哪?我不是派了陳調元去了山東支援他,又讓馬洪逵率兵去堵住張蔭悟!”
“不是戰場的事情。”陳誠細述了一下來電“是韓複渠說,他在膠萊平原的六個縣被東北軍給攛掇了治理權,據說是膠東半島的常蔭槐鼓動膠萊六個縣抵抗韓複渠的統治,並且成立了民團武裝,將韓複渠的任命的官員都趕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