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畔的深秋,海風已帶上了凜冽的寒意。位於“星海研究院”深處的“901工程”核心論證室內,氣氛卻比任何鍋爐房都要熾熱。巨大的投影屏幕上,線條複雜的艦體結構圖、密密麻麻的性能參數、縱橫交錯的係統模塊,共同勾勒著一個龐然大物的雛形——代號“曙光”的航母初步設計方案。
許明遠揉著發脹的太陽穴,眼前屏幕上的數據流仿佛有了生命,不斷衝擊著他思維的堤壩。加入“901工程”技術組已經數月,他像一塊乾涸的海綿,瘋狂吸收著關於航母這個“係統工程之王”的一切知識:流體力學、結構強度、材料科學、動力工程、電磁兼容、損管設計……每一個子係統都深似海,彼此關聯又相互製約。星海係統提供的海量選項非但沒有帶來捷徑,反而像一片沒有坐標的星圖,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麵對浩瀚無垠的無力感。
“明遠,材料部分的初步評估報告出來了嗎?”一個沉穩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說話的是“遼遠艦”總設計師,鄭宏毅。他年逾六旬,鬢角染霜,但眼神銳利如鷹,是共和國船舶工業的脊梁之一。
許明遠立刻收斂心神,將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報告遞過去:“鄭總,這是我和材料所王工他們做的初步分析。基於現有技術儲備和‘星火’在特種合金方麵的部分經驗,我們提出了一種代號‘海神鋼’的改進方案。理論屈服強度和韌性都接近設計要求,但……”他頓了頓,指著報告中的一欄關鍵數據,“焊接性能是最大隱患。初步模擬計算顯示,在航母甲板這種高應力、大厚度、多焊縫的結構中,現有的焊接工藝極可能導致熱影響區脆化,低溫下尤其危險。”
鄭宏毅眉頭緊鎖,翻看著報告中的數據圖表,手指在“焊接熱影響區衝擊韌性”那一欄反複敲擊:“這個數值…不夠。遠遠不夠。航母的飛行甲板是生命線,要承受戰機起降的巨大衝擊和尾焰灼燒,容不得半點閃失。‘海神鋼’的方向是對的,但焊接這道坎,必須邁過去!這是航母的‘鋼鐵脊梁’,脊梁不硬,艦就立不住!”
“明白!”許明遠沉聲應道,壓力如山。星海係統給出的選項裡,關於焊接工藝的部分隻有“多層多道”、“窄間隙”、“特殊熱處理”等模糊詞彙,具體工藝參數、焊料配方一概欠奉,需要海量的試驗去摸索。每一次試驗,都意味著寶貴的時間和資源的消耗。
與此同時,在動力係統論證室,氣氛同樣凝重。
“不行!還是不行!”動力總師吳振邦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圖紙簌簌作響。他麵前是巨大的蒸汽輪機主軸設計圖。“主軸偏擺量又超標了!按這個設計加工出來,彆說驅動幾萬噸的航母,光是它自身的震動就能把艦體震散架!”
李哲站在一旁,眼鏡片上反射著電腦屏幕的冷光,上麵是複雜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他緊抿著嘴唇,快速敲擊鍵盤,調整著參數。“吳總,問題出在巨型主軸長18.6米,重160噸)的精密加工和動平衡上。國內現有的超重型精密機床,極限加工精度隻能達到xx微米,但我們的設計要求是yy微米級。而且,主軸在高速旋轉下的熱變形和應力釋放,現有的補償模型預測不準……”
“精度!精度是動力係統的心臟!”吳振邦的聲音帶著金屬般的鏗鏘,“心臟跳不穩,整艘船就是漂浮的棺材!老李,你帶著團隊,必須啃下這塊最硬的骨頭!沒有退路!”
經過數月的反複論證、爭吵、妥協、優化,“曙光”方案終於艱難地獲得了高層技術評審會的原則性通過。消息傳來,技術組內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但很快又被更沉重的責任取代。藍圖初定,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建造”即將開始。
地點:渤海重工,巨大的乾船塢旁。
凜冽的海風呼嘯著穿過尚未完全改造好的廠區。許明遠、李哲等人裹著厚厚的軍大衣,站在巨大的龍門吊下,仰望著眼前這個被選定為“遼遠艦”誕生之地的龐然巨構——乾船塢。此刻,它正在進行最後的適應性改造,巨大的轟鳴聲不絕於耳。
“同誌們!”一個洪亮的聲音通過擴音器響起。講話的是渤海重工的總經理,趙鐵山,一個從造船工人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硬漢。“今天,我們在這裡,不僅僅是改造一個船塢!我們是在為共和國的海上長城,打下第一塊基石!‘901工程’正式啟動!目標:‘遼遠艦’!工期緊,任務重,困難前所未有!但我相信,我們渤海重工人,骨頭是硬的,血是熱的!有沒有信心完成任務?!”
“有!有!有!”數千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工程師、技術人員齊聲怒吼,聲浪壓過了機器的轟鳴,在海天之間回蕩。巨大的標語在風中獵獵作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打造大國重器!”
第一塊用於航母建造的特種鋼板,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被巨大的等離子切割機緩緩送入。耀眼的藍色弧光閃過,伴隨著刺耳的切割聲和飛濺的火星,鋼板被精準地切割出第一道輪廓線。這一刻,標誌著“遼遠艦”的建造,正式拉開了帷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就在國內群情激昂、準備大乾一場之時,國際風雲驟變。
地點:某西方國家,秘密會議廳。
昏暗的燈光下,煙霧繚繞。幾個西裝革履的身影圍坐在圓桌前。
“先生們,情報確認,他們的航母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代號‘901工程’,建造地點在渤海重工。”一個冰冷的聲音響起。
“哼,不自量力。”另一個聲音帶著輕蔑,“他們有什麼?破銅爛鐵?偷來的圖紙?沒有我們的技術,他們連一艘像樣的護衛艦都造不出來,還想造航母?”
“不能掉以輕心。他們這次似乎整合了國內頂尖資源,那個叫‘星火’的民營企業也被納入了核心圈,他們在某些領域有獨特之處。”
“獨特?在絕對的技術代差麵前,任何‘獨特’都是徒勞的!立刻通知所有盟友和供應商:第一,嚴禁向渤海重工及相關單位出售任何可用於航母建造的大型設備,特彆是重型龍門吊、超精密數控機床、高性能焊接機器人!第二,嚴格審查所有出口到該國的軍民兩用技術和材料,尤其是高強度特種鋼材、高性能艦用塗料、高精度軸承!第三,啟動輿論戰,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的‘航母夢’隻是一個注定失敗的幻想!”
“明白。封鎖,必須是最嚴酷的封鎖!我們要讓他們的船塢,永遠空著!”
影響迅速顯現:
渤海重工:原定從歐洲某國進口的兩台千噸級重型龍門吊,合同被單方麵撕毀,對方寧願支付巨額違約金也不發貨。船廠急需的幾台用於精密部件加工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采購渠道被徹底掐斷。
星海研究院:吳振邦團隊急需用於主軸動平衡測試的超高精度傳感器和在線監測係統,國際供應商以“最終用戶無法核實”為由,拒絕供貨。
材料所:許明遠團隊嘗試進口一種用於改善焊接性能的關鍵微量元素添加劑,被列入禁運清單。甚至連一些公開的學術期刊和技術資料庫,都對來自特定ip地址的訪問進行了嚴格限製。
輿論場:西方主流媒體開始連篇累牘地發表“專家評論”:“巨龍的空想:解析中國不可能完成的航母計劃”、“技術荒漠中的航母夢”、“缺乏經驗與核心科技,中國航母注定是昂貴的擺設”……極儘嘲諷之能事。
壓力,如同冰冷的潮水,從四麵八方湧來,拍打著剛剛點燃的“遼遠”之火。
許明遠站在臨時搭建的材料實驗室裡,看著眼前一塊因為焊接試驗失敗而布滿裂紋、如同破碎冰麵的“海神鋼”試樣,耳邊似乎還回響著西方媒體的嘲諷。他拿起試驗記錄本,上麵記載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參數。星海係統在他腦海中閃爍著關於“焊接熱影響區控製”的模糊選項,卻像隔著一層磨砂玻璃,看不清關鍵。
他走到窗邊,望向遠處燈火通明的乾船塢。巨大的塢門在夜色中如同巨獸的咽喉,此刻卻顯得有些空曠。沒有關鍵設備,沒有核心材料,沒有外部經驗,隻有一腔熱血和一張尚未完善的藍圖。
“鋼鐵脊梁…”許明遠低聲重複著鄭宏毅的話,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冰冷的窗欞。他感受到的不再是初入項目時的無力感,而是一種被逼到牆角後,混合著憤怒、不甘和極度渴望的熾熱戰意。他拿出加密手機,手指懸在蕭勁鬆司令員的號碼上,那個在鷹巢基地埋下的種子,此刻在封鎖的寒風中,破土而出,帶著決絕的鋒芒。
他深吸一口氣,按下了撥號鍵。聽筒裡傳來蕭勁鬆沉穩的聲音:“明遠?”
“蕭司令,”許明遠的聲音異常平靜,卻帶著千鈞之力,“‘海神鋼’的焊縫還在開裂,主軸還在震動。外麵的風,很冷,很刺耳。您上次說…鷹巢,可以想辦法?”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後傳來蕭勁鬆斬釘截鐵的回答:
“風冷,就讓它吹!刺耳,就讓它叫!告訴我,你需要什麼‘特殊條件’?為了遼遠艦的脊梁不斷,為了這顆動力之心能跳起來,鷹巢,責無旁貸!”
窗外的寒風依舊呼嘯,但許明遠的心中,一團名為“破局”的火焰,已在封鎖的冰原上,悄然點燃。
喜歡鬼迷瘋重生之80後逆襲人生請大家收藏:()鬼迷瘋重生之80後逆襲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