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梅雨時節,淅淅瀝瀝的雨聲敲打著青瓦白牆。臨河的一家茶館裡,茶香與濕氣交織,三兩位茶客閒坐窗邊,看河中烏篷船緩緩劃過。
二樓雅間,顧十七為對麵的女子斟上一杯明前龍井。水汽氤氳中,獨孤伽羅的麵容顯得朦朧,唯獨那雙眼睛清亮得驚人,帶著不容置疑的銳利。
“顧公子約我至此,不會隻是品茶賞雨吧?”獨孤伽羅沒有碰那杯茶,直截了當地開口。
顧十七微微一笑,衣袖輕拂:“久聞獨孤姑娘見解非常,今日特請賜教。”
“那我便不客氣了。”獨孤伽羅身體微微前傾,“你說你們大乘佛教是自己先成佛,然後帶動眾生後成佛。那我問你,你所謂的帶動,所謂的回來,具體的時間期限有沒有?大夥兒能不能等來?”
窗外雨聲漸密,敲打在竹葉上沙沙作響。
顧十七不慌不忙地端起茶盞,輕啜一口:“姑娘這個問題,好似在問春雨何時能確切地澆灌到每一株幼苗。”
“彆拿這種漂亮話搪塞我,”獨孤伽羅冷笑,“你這就跟先富帶動後富那幫畫大餅的人沒有區彆。到時候人類都讓機器人代替了,也沒見你們先成佛的回來救我們。”
顧十七放下茶盞,目光沉靜:“姑娘以為成佛是去往何處?又從何處回來?”
“少來這些機鋒轉語,”獨孤伽羅語氣轉厲,“那些饑荒、病毒、瘟疫、大災大難產生的時候,也沒見天上掉下來個佛解救我們。抗日戰爭來的時候,佛在哪呢?現實一點吧。就算世界上真有佛,他先成了佛,也不可能回來以後救我們。”
茶館小二上來添水,感覺到氣氛不對,趕忙退下。
顧十七望向窗外,雨幕中一艘烏篷船正在靠岸,船夫披著蓑衣,不急不緩地係著纜繩。
“姑娘見過江上的渡船嗎?”顧十七忽然問。
“彆轉移話題。”
“佛菩薩不是站在岸上指揮渡船的人,”顧十七轉回目光,眼神清亮,“他們就是渡船本身。不是災難來了,他們從天而降;而是他們始終在那裡,隻是我們是否願意登船。”
獨孤伽羅嗤笑一聲:“好一番漂亮說辭。更有甚者,你們把所有人類的善舉所有人類的功德都歸咎於菩薩教育有有方。都成了佛教的功勞了。說出這話的人真是他媽臉都不要了,我說白了。”
顧十七終於皺起了眉頭:“若有人真如此說,那便是誤解了佛法。佛經有雲:‘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眾生的善行本是自性光輝的顯現,何須歸功於佛菩薩?”
“那你如何解釋,那些信佛的人張口閉口‘這是菩薩顯化’?”獨孤伽羅質問道,聲音引來了樓下茶客的抬頭張望,“打日本的時候,那些死去的戰士都是菩薩顯化的。我這邊救人的時候,那大夫都是菩薩顯化了。你怎麼不說馬克思也是菩薩顯化呢?”
顧十七忽然笑了:“為何不能是?”
獨孤伽羅一時語塞。
“菩薩二字,梵文原意為‘覺悟的有情’,”顧十七緩緩道,“但凡以智慧慈悲利益眾生的,何嘗不是一種菩薩精神的體現?姑娘所說的大夫救人,戰士衛國,正是菩薩行的體現。但這並非佛教的功勞,而是他們本自具足的良善。”
雨聲漸歇,一縷陽光從雲縫中漏下,照在河麵上波光粼粼。
獨孤伽羅沉默片刻,語氣稍緩:“就算如此,有時候我這幫信佛的就跟魔怔人一樣。地球上所有真善美的人都是他們佛教的。嗬嗬,真挺幽默的。”
“迷者自是迷,悟者自是悟,”顧十七輕歎一聲,“有人執著於名相,見‘菩薩’二字便以為是佛教專屬,卻不知那隻是對某種精神境界的指稱。如同指月之指,愚者見指不見月。”
獨孤伽羅端起已經微涼的茶,抿了一口:“但我之前已經總結過了,信佛的越多,現實世界的物質生產越完蛋。逃避勞動生產的人越多,我們的生活就越窮。佛教越昌盛,我們的文明反而越貧窮越開倒車。”
顧十七若有所思:“姑娘可曾讀過《百丈清規》?”
“那是什麼?”
“唐代百丈禪師製定,”顧十七道,“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禪宗僧人自食其力,耕種勞作,從未脫離生產勞動。”
獨孤伽羅稍感意外,但仍堅持道:“個彆案例不能代表整體。一個優秀的宗教思想不應該是越鼎盛,社會就越好嗎?為什麼佛教越鼎盛,國家還越貧窮啊?”
顧十七望向窗外,陽光已經完全穿透雲層,河麵上金光閃爍。
“姑娘可知道,佛教傳入中國後,最興盛的時期是哪朝哪代?”
獨孤伽羅沒有回答。
“是唐代,”顧十七自問自答,“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佛教鼎盛,國家亦強盛。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歸來後太宗親自接見,支持譯經。佛教寺院不僅是修行場所,更是學術研究、醫藥傳播、文化教育之地。”
他轉回頭,目光炯炯:“佛教並非必然導致貧窮,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實踐。偏離本意的修行,自是會產生各種流弊,但這並非佛法本身的問題。”
獨孤伽羅搖頭:“那我告訴你,宗教發展到極限,他就是要讓所有人都信他一個宗教。尤其是佛教的菩薩道,菩薩道的教義就是要度化所有眾生。也就是說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信佛。”
她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下麵街道上逐漸增多的人流:“所有人如果都信佛教,經濟就完蛋了,這是個必然結論。因此我站在現實的物質層麵,我絕不允許佛教大規模傳播。佛教信徒越多國家經濟越完蛋。”
顧十七也站起來,走到她身邊,二人並肩看著街上為生活奔波的人們。
“姑娘,你見過江河嗎?”顧十七忽然問。
“自然見過。”
“江河奔流到海,是因為它想要所有水滴都彙入大海嗎?”顧十七緩緩道,“不,它隻是自然流淌。菩薩度化眾生,並非要所有人都成為佛教徒,而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至於以什麼形式,佛法從不強求。”
喜歡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請大家收藏:()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