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巷的舊時光
青瓦巷藏在城市的褶皺裡,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發亮,兩側的老房子擠擠挨挨,黛色的瓦簷上爬滿了青苔。林晚推著行李箱站在巷口時,正是初夏的午後,陽光透過梧桐葉的縫隙,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她是回來繼承外婆的老房子的。半個月前,遠在國外的她接到居委會的電話,說外婆在睡夢中安詳離世。這個消息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麵,讓她塵封已久的記憶泛起了漣漪。
林晚的童年是在青瓦巷度過的。那時,父母忙於生意,將她托付給外婆照顧。外婆的房子是巷子裡最老的一棟,木質的門窗上雕著精致的花紋,院子裡種著一棵老槐樹,每到夏天,就會開滿白色的槐花,香氣彌漫了整條小巷。
推開那扇熟悉的木門,“吱呀”一聲,仿佛喚醒了沉睡的時光。院子裡的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隻是少了外婆在樹下搖著蒲扇給她講故事的身影。屋內的陳設還保持著外婆生前的樣子,老舊的紅木家具,牆上掛著的黑白照片,桌上擺放著外婆親手繡的手帕,一切都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
林晚放下行李箱,走到桌邊,拿起那方手帕。手帕上繡著一朵梔子花,針法細膩,顏色淡雅,這是外婆最愛的花。小時候,每到梔子花開的季節,外婆就會摘下幾朵,插在她的小辮子裡,說:“我們晚晚就像梔子花一樣,純潔又漂亮。”
想著想著,林晚的眼眶濕潤了。她走到窗邊,打開窗戶,一陣微風拂過,帶來了槐花的香氣,也帶來了鄰居張奶奶的聲音:“晚晚,是你回來了嗎?”
林晚探頭出去,看到張奶奶正站在隔壁院子裡,笑眯眯地看著她。“張奶奶,是我。”她笑著回應。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張奶奶一邊說,一邊走進了林晚的院子,“你外婆走的時候很安詳,她一直惦記著你,說等你回來,要給你做你最愛吃的槐花糕。”
提到槐花糕,林晚的肚子不爭氣地叫了起來。小時候,每到槐花盛開的季節,外婆就會摘下新鮮的槐花,和上麵粉,蒸成香甜軟糯的槐花糕,那味道,是她記憶中最美的滋味。
“張奶奶,我外婆有沒有留下什麼東西給我?”林晚問道。
張奶奶想了想,說:“你外婆走之前,把一個木盒子交給我,說等你回來交給你。我這就去給你拿。”
不一會兒,張奶奶拿著一個古樸的木盒子走了回來。林晚接過盒子,輕輕打開,裡麵放著一本厚厚的相冊,還有一封泛黃的信。
她先拿起相冊,翻開第一頁,是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外婆年輕漂亮,穿著旗袍,梳著發髻,身邊站著一個英俊的男子,那是她從未見過的外公。外婆曾告訴她,外公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對他的印象隻有這張照片。
繼續往下翻,照片裡漸漸多了一個小小的身影,那是小時候的她。有她第一次學走路的樣子,有她第一次上學的樣子,有她和外婆在槐樹下玩耍的樣子……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她和外婆的美好時光。
翻到最後一頁,是一張外婆晚年的照片。照片上的外婆頭發花白,臉上布滿了皺紋,但眼神依舊慈祥。照片的旁邊,放著一張紙條,上麵是外婆娟秀的字跡:“晚晚,外婆不能陪你一輩子,但外婆對你的愛,會永遠陪伴著你。”
林晚再也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她擦乾眼淚,拿起那封信,信封上寫著“給我的晚晚”。她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裡麵是外婆寫給她的信:
“晚晚,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外婆已經不在你身邊了。你不要難過,外婆隻是去了另一個地方,繼續守護著你。
還記得你小時候,總是問外婆,為什麼我們的院子裡要種槐樹。外婆告訴你,因為槐樹是吉祥樹,它會給我們帶來好運。其實,外婆種槐樹,是因為你外公最喜歡槐樹。他曾說,等我們老了,就坐在槐樹下,看著我們的孫女長大。
晚晚,你長大了,變得越來越優秀,外婆為你感到驕傲。但外婆也知道,你在外麵打拚很辛苦,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累了就回到青瓦巷,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院子裡的槐樹還在,它會繼續為你開花,為你遮風擋雨。外婆給你留了一本相冊,裡麵記錄著我們的點點滴滴,想外婆的時候,就翻開看看。
還有,外婆把房子留給你,不是希望你守著它,而是希望你能記住,無論你走多遠,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晚晚,外婆愛你,永遠愛你。”
讀完信,林晚的心裡充滿了溫暖和感動。她走到院子裡,坐在老槐樹下,看著滿樹的槐花,仿佛看到了外婆的身影。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開始整理外婆的遺物。在整理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小小的鐵盒子,裡麵裝著外婆的一些首飾,還有一張銀行卡。銀行卡的背麵,寫著密碼,是她的生日。
林晚拿著銀行卡,心裡五味雜陳。外婆一生節儉,卻把所有的積蓄都留給了她。她決定,要用這筆錢,把外婆的老房子好好修繕一下,留住這份美好的回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修繕房子的過程中,林晚遇到了很多困難。她對裝修一竅不通,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鄰居們紛紛伸出了援手。張奶奶幫她聯係了裝修工人,王爺爺給她出謀劃策,就連巷口賣早點的李阿姨,也每天給她送來熱騰騰的早餐。
在鄰居們的幫助下,老房子很快就修繕好了。木質的門窗重新刷了漆,變得煥然一新;院子裡的地麵鋪上了青石板,更加整潔;老槐樹下,還多了一張石桌和幾把石椅,供人休息。
房子修繕好的那天,林晚邀請了所有的鄰居來家裡做客。她做了外婆最拿手的槐花糕,還煮了一壺香噴噴的綠茶。大家圍坐在槐樹下,吃著槐花糕,喝著綠茶,聊著家常,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院子。
看著眼前的一切,林晚的心裡充滿了幸福感。她知道,外婆雖然離開了,但她留下的愛和溫暖,卻永遠留在了青瓦巷。這裡不僅是她的家,更是她心靈的港灣。
從那以後,林晚就留在了青瓦巷。她把外婆的老房子改成了一個小小的書店,取名為“槐花香書店”。書店裡擺滿了各種書籍,還有一些外婆生前收藏的老物件。每天,她都會坐在書店裡,看著來來往往的讀者,聽著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閒暇的時候,她會和鄰居們一起在槐樹下聊天,或者去巷口的菜市場買菜,感受著青瓦巷的煙火氣息。她發現,原來幸福可以這麼簡單,不需要轟轟烈烈,隻需要平平凡凡的陪伴和溫暖。
時間一天天過去,青瓦巷的時光依舊緩慢而寧靜。林晚在這個充滿愛的小巷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她知道,外婆一定在天上看著她,為她感到高興。而那棵老槐樹,也會繼續枝繁葉茂,見證著青瓦巷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舊書裡的糖紙
陳念在整理爺爺的舊書時,從一本泛黃的《唐詩三百首》裡掉出張褪色的糖紙。糖紙是橘子味的,邊角卷著毛邊,中間還留著一道淺淺的折痕。
她忽然想起十歲那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她發著高燒,哭著要吃橘子糖。爺爺披上棉襖就往巷口跑,回來時眉毛上結著冰碴,手裡卻緊緊攥著兩顆橘子糖,糖紙被體溫焐得發軟。
後來她才知道,那天供銷社的橘子糖早就賣完了,爺爺在雪地裡走了三站路,才從一個擺攤的老人手裡買到最後兩顆。
陳念輕輕展開糖紙,背麵竟有一行細小的字跡,是爺爺的筆跡:“念念愛吃橘子糖,下次多囤些。”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認真。
她想起爺爺臨終前,拉著她的手說:“爺爺走了,你要好好的。”當時她隻顧著哭,沒聽懂爺爺話裡的牽掛。
如今握著這張糖紙,陳念的眼淚落在上麵,暈開了淡淡的橘色。窗外的雪又開始下了,她好像又看到爺爺頂著風雪歸來的身影,手裡還攥著兩顆甜甜的橘子糖
喜歡火柴人戰爭:依娜魔塔請大家收藏:()火柴人戰爭:依娜魔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