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南卓直奔古玩市場。他需要買三枚相似的假銅錢,然後進行一些“技術處理”。
在一個專門賣古錢幣的攤位上,南卓很快找到了三枚製作精良的仿製品。雖然是假的,但工藝相當不錯,特彆是其中一枚仿製的“大觀通寶”。
“老板,這三枚錢幣多少錢?”南卓問道。
“三百塊,全要的話給你便宜點,兩百五。”攤主是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看起來很老實。
南卓付了錢,又買了一些做舊的材料,回到新的賓館房間開始“工作”。
憑借著對古玩鑒定的深入了解,南卓很快就將三枚假幣處理得幾乎可以亂真。特彆是包漿的處理,就連經驗豐富的古玩商都未必能一眼看出破綻。
處理完假銅錢,南卓再次來到古玩市場閒逛。在一個瓷器攤前,他停下了腳步。
攤位上擺著各種瓷器,從明清到民國,應有儘有。南卓的目光被角落裡兩件不起眼的小瓷器吸引了。
那是兩個小巧的瓷瓶,表麵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破舊。但南卓仔細觀察後,發現其中一個瓶底的款識很特彆。
“老板,這兩個小瓶子多少錢?”南卓問攤主。
“那兩個啊,成化年間的,不過品相不太好。”攤主瞅了一眼,“一千塊兩個。”
“成化?”旁邊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小兄弟,你確定要買這兩個瓶子?”
南卓轉頭看去,說話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戴著眼鏡,一看就是文化人。
“有什麼問題嗎?”南卓問道。
“我叫李文華,是本地大學的教授,也是個古瓷收藏愛好者。”老者自我介紹道,“這兩個瓶子我剛才也看過,應該是現代仿製品。”
攤主有些不高興了:“李教授,您這話就不對了,我這可是真貨。”
李教授搖搖頭:“老王,咱們也是老朋友了,我不會害你。這兩個瓶子的胎質和釉色都有問題,明顯是仿製品。”
南卓仔細觀察著兩個瓶子,心中有了判斷。其中一個確實是仿製品,但另一個…
“教授說得對,這個確實是仿製品。”南卓指著其中一個瓶子,“但這個…”他拿起另一個瓷瓶,“我覺得有些意思。”
李教授有些意外,接過瓷瓶仔細觀察:“咦,這個…釉色確實有些特彆。”
“老板,這一個多少錢?”南卓問道。
“既然李教授都說那個是假的,那這一個五百塊吧。”攤主有些無奈。
南卓痛快地付了錢,又挑了另外一件小瓷器,一共花了八百塊。
“小兄弟眼光不錯。”李教授對南卓刮目相看,“這個瓶子雖然不是成化的,但應該是清早期的作品,價值不止五百塊。”
“教授過獎了。”南卓謙虛地說道。
“不如到我家坐坐?我也收藏了一些瓷器,咱們可以交流交流。”李教授發出邀請。
正當兩人聊得投機時,南卓的手機響了起來。
“小子,你跑哪去了?”電話裡傳來張龍憤怒的聲音,“不是說好上午十點的嗎?”
“不好意思,有點事耽擱了。”南卓故作歉意,“東西我準備好了,你們現在在哪?”
“還在你昨天住的賓館,趕緊過來!”張龍語氣很不耐煩。
南卓掛斷電話,對李教授說道:“教授,我有點事要處理,改天再來拜訪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