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卓剛從古玩市場回到招待所,就接到了老人兒子趙明華的電話。
“南老弟,麻煩你明天上午到局裡一趟,有個案子需要你幫忙。”趙明華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急切。
“什麼案子?”南卓放下剛淘到的一塊和田玉掛件。
“一個倒賣古玩的案子,涉及的文物價值不小,但有幾件東西我們內部鑒定不了,需要專家意見。我爸雖然是這方麵的權威,但為了避嫌不能參與。”
南卓明白了,“行,明天我過去看看。”
第二天上午,南卓來到省公安廳。會議室裡已經坐了不少人,除了辦案民警,還有幾個穿著正裝的中年男子。
“南老弟,來了。”趙明華起身迎接,“給你介紹一下,這幾位是從京城國家博物館來的專家。”
領頭的是個戴著金絲眼鏡的胖子,姓張,自我介紹時特意強調了自己的副研究員職務。另外兩個分彆姓李和王,都是博物館的鑒定專家。
“這位是南卓先生,民間收藏家,在古玩鑒定方麵很有造詣。”趙明華介紹道。
張副研究員打量了南卓一眼,語氣有些輕慢:“這麼年輕?民間藏家啊,那就一起看看吧。”
南卓沒有多說什麼,靜靜地坐在一邊。
很快,涉案文物被一一取出。第一件是個青花瓷瓶,瓶身繪有纏枝蓮紋。
張副研究員戴上手套,仔細端詳:“這應該是明代成化年間的官窯作品,胎質細膩,釉色純正,紋飾規整。價值至少在兩百萬以上。”
其他兩位專家也點頭附和。
南卓看了一眼,心中冷笑。這瓶子的胎質確實不錯,但青花發色偏灰,紋飾雖然規整卻失了成化青花的那種靈動。最關鍵的是,瓶底的款識雖然寫的是“大明成化年製”,但筆畫僵硬,明顯是後加的。
“南先生有什麼看法?”趙明華問道。
“我覺得這件有問題。”南卓站起身,“能讓我仔細看看嗎?”
張副研究員皺了皺眉,“什麼問題?”
南卓接過瓷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首先,成化青花的發色應該是淡雅的青藍色,而這件偏灰暗。其次,紋飾雖然工整,但缺乏成化時期的那種自然流暢。最重要的是,你們看這個款識。”
他指著瓶底,“成化官窯的款識筆畫應該是一氣嗬成,而這個明顯是描上去的,青料的濃淡都不一致。”
張副研究員臉色變了,“你這是質疑我們的專業判斷?”
“我隻是實事求是。”南卓平靜地說,“這應該是一件清代的仿品,民窯所製,價值不會超過五萬塊。”
“荒謬!”李專家站了起來,“你一個民間玩家,憑什麼質疑我們博物館專家的鑒定?”
“憑事實。”南卓將瓷瓶遞給趙明華,“你們可以送去做科學檢測,看看胎土成分和燒製年代。”
會議室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接下來是第二件文物,一尊漢代的青銅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