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專家評委組在燕京大學不遠處有一處專門的辦公位置。
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麵對麵坐著。
“老鄧,今年第一篇90分以上的文章出來了,是從金陵大學過來的,我打印出來了,你看看。”
鄧祥武接過打印出來的文稿,從兜裡拿出老花鏡,這才看了起來。
整個專家評委組,一共有十個人,其中有《華夏文學》的出版社社長,蔡林山,
燕京大學文學係客座教授,同時也是知名散文作家的翁中和。
還有專業的評論家,以及幾位特級教師和職業作家。
陣容之豪華,可以說是曆年來的最高了。
鄧祥武則是唯一一個以曆史學家的身份,被邀請的評委。
俗話說文史不分家。
而這位鄧老先生也寫過不少研究曆史的書籍,許多大學教材也都出自其手。
“其他人都看過了?他們給打了多少分?”
“看過了,翁教授給了95,蔡社長直接打了99。”
“99分……我記得這才是市級的比賽吧,就給這麼高的分數,後麵要是還有更出色的怎麼辦?”
鄧祥武推了推老花鏡,麵容嚴肅,嘴裡說著,手中的文稿則是已經翻到了第二頁。
“你看了就知道,要我說,蔡社長這分數打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鄧祥武沒有回話,而是眯起眼睛,嚴肅的麵容突然緩和下來。
露出了一絲笑容。
“難怪能把你們給唬住了,這位小朋友,小心思沒少使。不過單從文筆,結構來說,也擔得起這個99分了。”
“怎麼說?”另一人好奇的問起來。
“你看,從戰國到宋朝,被他用寥寥幾位串聯了起來,其中的重要節點,寫的非常詳細,不過其中有不少,都是沒有史實支撐的故事。”
頓了頓,鄧祥武繼續解釋:“春秋筆法用的不錯,這水平,確實超過了同齡人太多。”
“你的意思是,他是當作一篇小說來寫了?”
“可以這麼說,算是講了一個橫跨幾個朝代,半虛半實的故事,我就隨著蔡社長,也打個99分吧。這位學生要是能進曆史係深造,說不定將來能坐到我這個位置。”
鄧祥武點點頭,話中帶著一絲欣慰,從這篇文章裡,他難得見到了一個人對曆史的無限好奇,和他年輕時頗有些相似。
這樣的評價,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已經莫大的肯定了。
“你這話我可是記住了,到時候作者公布,要不要我幫你關注一下?”
“這種事情,順其自然就好。”
“燕京師範不要,那可保不住人家燕京大學想要哦?”
“……”
最終在專家評審組的綜合之下,薑什這篇文章的最終分數也是被敲定為96分,幾乎可以說是鎖定了市級賽第一的寶座。
當然這個階段的內部評分,是不會對外公布的,隻有一二三等獎項。
不過整個評委組基本已經默認,這位學生,會走到燕京的全國賽上。
周一。
和秋遊地點一起公布的,還有另一個消息。
不過這個消息在薑什這裡,算是好壞參半。
秋遊的地點不出所料,就是江城附近的森林公園。
另一個消息則是,高一要開始增加晚自習了。
用老莊的話來說,學校的宿舍樓馬上就要完工。
高二高三已經開始下發住校通知,特彆是對於高三,沒有問題的話強製性住校。
高一的宿舍樓則是要比高年級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