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手術入路,以及進入肉芽腫區域的途徑,就得七拐八繞,一般的腦外科醫生都不敢輕易動手。
目前許秋做的,就是從岩尖腫瘤切除術延伸而來,同時還會采用管式矽膠板、抗生素明膠海綿等等作為輔助。
病人的膽固醇性肉芽腫便是位於岩尖部,本質上屬於骨內炎性腫瘤,從迷路、耳蝸或者是枕骨大孔入刀是最恰當的辦法。
此時,擴大乳突切除已經接近尾聲。
這是手術的第一環,也即取耳後的大“c”形切口,切除乳突外側的骨皮質,從而充分顯示腫塊,提供足以切除囊壁的術野。
內聽道的岩尖磨平後,許秋又轉向外耳道,同步將外耳道深部繼發的小肉芽腫清除。
相比真正的主角,外側的掃除難度與清理耵聹沒有太大分彆,很快就完成了。
隨著最後一點岩尖部被磨除,高速鑽頭的嗡嗡聲終於停歇,眾人也重重地吐出一口氣。
雖說隻是第一步,但這個操作同樣是風險重重。
佳佳的膽固醇性肉芽腫位於岩尖部,此處被蝶骨、顳骨和枕骨環繞,位置非常隱蔽,解剖結構複雜,術中極易引起腦組織牽拉,動輒損傷周圍血管、神經。
許秋采取的手術入路,從理論上來說,隻要肉芽腫沒有向前延伸到大腦腳附近,就是到達岩尖部最安全,同時破壞也最小的路徑。
但,由於操作距離很長,對術者技術要求很高,萬一病灶過大,就不得不采取聯合入路,在其他部位另開切口了,譬如顳下、乙狀竇後、小腦上通路等等。
嗤!
無影燈下,許秋手術刀流暢自如地切割。
切斷岩上靜脈。
分離三叉神經。
等硬腦膜、乙狀竇等完全暴露在術野中後,許秋取來了抗生素明膠海綿,將其嚴整地覆蓋在了上方,隨後常規填塞術腔。
此時,眾人才有心思觀察內部。
明亮的燈光下,一個巨大的囊性腫塊藏在半規管後,原本屬於內淋巴囊、全岩尖的區域完全被肉芽腫取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左側外耳道的後壁也被病灶頂出,整個耳道都被堵塞。
“難怪會聽不見……”
“耳朵完全被封起來了啊!”
看到這一幕,手術室眾人都恍然大悟,明白了耳聾的成因。
同一時間,不少人憂心忡忡地皺起了眉頭。
耳道被堵住了,後方的聽覺結構呢?
如果聽覺係統沒有損傷,那切除了肉芽腫、開通耳道就能恢複聽力。
反過來,若是聽覺係統還有其他破壞,那此時再切除腫瘤,就有點亡羊補牢的味道了……病人的聽力損傷可能就變成了終身不可逆性。
“鼓膜問題應該不大,隻是肉芽腫的體積……”手術台上,許秋的表情有些嚴肅。
耳道雖然封閉了,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耳內聽覺器官的保護屏障,一般不會出問題。
畢竟肉芽腫本身不會累及其他組織,所有的病變都是基於“占位效應”罷了。
但不妙的地方就在於,從剛才的一瞥中可以看出來,病人的膽固醇性肉芽腫可能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大!
這不僅意味著切除難度的增高。
同時,也預示著手術風險成倍提升!
如若毗鄰腦乾、枕大孔、椎動脈等部位,術中很容易爆發呼吸困難、腦高壓;而如果靠近橋腦小腦角、頸靜脈孔等,後續的顯露難度將遠超預期……
“上內窺鏡。”深吸一口氣,許秋調整好情緒,準備進入封閉耳道內一探究竟。
聽力係統有沒有損傷,肉芽腫蔓延的範圍究竟有多大,都在厚實的耳後壁深處。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