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授對這個數字還是相當敏感的,脫口而出道:“二十八年了。”
他自從醫學院畢業之後,就投入了醫療科研領域。
後來幾經周轉,就跟著汪居廷了。
那時候汪居廷還隻是個教授而已,剛剛才拿到國家自然科學家二等獎。
而當時的院士評選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六十五歲之前拿到三大獎。
也就是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當然,並不絕對。
也有沒有同時拿三大獎的人成為院士。
但總的來說,若是能有三大獎放在履曆上,競選院士的成功率會高上一大截!
而且。
獎項的含金量越高,成功率越大。
比如一等獎的作用就遠大於二等獎,至於特等獎……更是好幾年才可能出一個。
理論上來說,能同時拿到三大獎的特等獎,那就等同於是直通院士了!
畢竟,一等獎到三等獎,屬於是在同年度的成果中作橫向對比。
不管當年科研領域的整體水平有多差,都必然有一等獎,也必須有一等獎。
除非實在太上不了台麵,才有可能出現一等獎空缺的情況。
也就說,拿一等獎,不代表成果真的有多麼重磅。
也有可能是當年沒有同等級彆的可競爭對象。
但……
特等獎就完全不一樣了。
特等獎是縱向對比,是脫離於年度評選之外的絕對指標量化分析。
隻有各方麵的價值完全達標,才有可能出現一個特等獎!
而當時,汪居廷便是靠著三年後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舉奪下院士!
當時的林教授,在這個特等獎中就付出了很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以說是關鍵人物之一了。
當時林教授也不過三十歲而已。
所有人都認為林教授是未來腦外科領域的新星,是腦外科研領域的年輕一輩第一人,未來的成就可能超過汪居廷。
就連林教授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自那之後,自己卻被已經成為院士的汪居廷給雪藏了。
一直到如今,林教授也還是在汪居廷手底下打工。
雖然已經名列教授。
但,林教授的前路基本上已經到頭了。
再往上……還有什麼路能走?
汪居廷卡在前方,不會放走林教授。
他這輩子都不會有晉升的機會。
至於為什麼不反抗……
普通人麵對一位院士,除了妥協,除了忍受,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當年林教授擋不住新晉院士汪居廷的大手。
如今,他依然無法對已經成為領域內資深院士的汪居廷說一個“不”字。
畢竟如今林教授已經有了家庭。
他沒有任性的資格,更沒有這個資本,妻子、孩子、父母,所有人生活質量,乃至於生存的希望,都係於林教授一身……
如今哪怕汪居廷將他降職三級,恐怕林教授也隻能坦然忍受著,不敢有半點負麵情緒。
至於其他更多。
譬如像胡川一樣,想真正參與一項能讓自己留名的重磅神經外科成果,想讓自己成為醫學領域的科研大佬……
這些都隻是虛幻的夢罷了。
而林教授早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
“汪院士,有什麼事情就直說吧,我那邊還得趕緊投入工作……多發性硬化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林教授從回憶中抽離出來,恭敬地道。
喜歡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我!二十四歲當國醫,這很合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