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慢慢進入了1980年。
在這一年的前半年,人們把關注的目光都投向了普什圖國。
一開始,毛熊攻勢如潮,很快就攻陷了普什圖全境。
當然,除了毛熊的小弟外,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在譴責毛熊入侵。
就連伊安通訊社也發表了一封譴責報道。
隨後,隨著國際社會的支援和鼓舞,普什圖的抵抗組織開始宣布對毛熊開戰。
正規戰場這幫人是打不過的,抵抗組織們選擇了遊擊方式對付毛熊。
這裡麵就少不了遊擊戰鼻祖的參與了,當然,對外兔子國是否定這件事的。
不過,在鷹元的誘惑下,兔子國還是將自己的武器賣給了抵抗組織。
這中間的分工是鷹國出錢和輿論,抵抗組織出人,兔子國出武器和戰術指導。
很快,毛熊就陷入普什圖國的戰爭泥沼之中。
普什圖的地形太適合遊擊戰了,茫茫大山,毛熊的重武器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何況山中洞穴眾多,抵抗組織戰術靈活,埋地雷,打黑槍,晚上偷襲。
很快,就把毛熊的部隊搞的疲憊不堪。
但毛熊為了維持體麵,堅持不撤軍。
如果連小小的普什圖都搞不定的話,很容易讓自己的小弟對其失去信心。
不管是給小弟樹立榜樣,還是為了自己的戰略意圖,咬牙都要堅持下來。
這就使得毛熊要不停的往普什圖持續輸血,對世界的其它地方關注度少了許多。
很快到了五月份,全球的目光把關注點瞄向了中東。
起因是大伊和大伊出現了邊境摩擦。
兩國的交界處有一條名叫阿拉伯的河流,之前的劃界是將這條河一分兩半。
但小伊認為當初這條河的劃界不公平,因為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也劃過一次界,當時這片地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
小伊擁有大部分河流的主權。
這條河對大伊沒什麼,對小伊卻十分重要,這是小伊進入波斯灣的唯一通道。
一旦大伊封鎖這條河,那對小伊的石油運輸就掐住了脖子。
還有一個爭議問題是波斯灣的幾個小島。
這些島原被大英帝國占領,大英帝國退出後,還給了阿聯球國的沙迦,不過當時阿聯球沒有獨立。
所以對這些島沒有實際控製,大伊就占了這幾個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