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內戰迅速爆發,爆發的原因還是教派衝突。
解放組織先是襲擊了基督教的教堂,馬龍派的長槍黨攔住了一輛公交車,槍殺了車上所有的伊教人。
在敘利亞看來,黎巴嫩本來就是大敘利亞的一部分,借著內戰的機會搞滲透,組織了真主黨武裝。
再加上聖城國不時對解放組織的打擊。
將好好的一個中東瑞士硬生生的給打殘了。
而敘利亞獲得獨立後,學著西方搞議會製,議會製搞的不怎麼樣,反倒催生了各個家族,地域的派係主義。
各個派係對敘利亞以後發展的道路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導致內鬥加劇。
既然嘴皮子說不通,那就拿槍乾吧,軍人在敘利亞獲得了很大的話語權。
再加上鷹國和毛熊爭霸的前提前,有的派彆提出親美,有的派彆提出親蘇,當然,還有的提出了泛阿拉伯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的融合。
這時,敘利亞誕生了一個組織,叫社會複興黨。
複興黨成立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在各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
因為兩次中東戰爭失敗,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思潮達到了頂峰。
希望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建立一個國家,對外用同一個聲音。
複興黨的影響力在中東達到了頂峰,其口號獲得了很多民眾的支持。
敘利亞的複興黨在民眾的支持下獲得了大權。
在敘利亞複興黨的成員中,出了一個強人,叫阿德。敘利亞在阿德的帶領下,將整個敘利亞發展的有聲有色。
而在小伊國的複興黨分支中,同樣出了一位強人,那就是薩姆,同樣依靠民眾的支持獲得了大權。
不過,薩姆的野心要比阿德大的多。
他想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想法從來沒變,所以不少以皇室執政的國家例如狗大戶等國家對薩姆的觀感並不佳。
大小伊發生戰爭時,他們對小伊也並有給予很大的支持。
在他們看來,大伊是波斯人,充其量是阿拉伯國家的敵人,而薩姆雖然是阿拉伯人,卻時時想著把他們的根給刨了。
所以在他們看來,薩姆比波斯人更危險。
這就是中東複雜的由來。
裡麵不光是教派衝突,還夾雜著地域衝突,人種衝突,就算是同一教派,還有什派和遜派的衝突,再加上大國在裡麵扮演著幕後角色,此地又是世界的油庫,如果此地的石油斷了,全世界馬上陷入停擺。
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所以非常複雜且難以處理。
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非常混亂。
而此時法特的來訪,恰恰說明解放組織內部也明白過來了,當初張角的建議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