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航天科技公司的總部放在了京城亦莊的“火箭一條街”。
那裡聚集了國內七成的商業航天公司總部,涵蓋了運載火箭、衛星研製、衛星應用、型號配套、地麵設備、技術應用等領域。
之所以在亦莊紮堆,一是因為那裡是京城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有政策支持。
二是因為幾公裡外就是俗稱“航天一院”的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所在地。
有技術支持。
主要是挖人方便。
於星辰之前就在一院工作過,認識不少人,挖人確實非常方便。
並且國家也在支持商業航天的發展,所以隻要不是那種新型火箭研發工程的核心人員基本就隨便挖。
就這樣,在錢款到位的情況下,於星辰快就租了場地,拉起了一支液體火箭的研發隊伍。
當然,現在這支研發隊伍隻能算是骨乾框架,等研究出一些名堂之後才會拉投資繼續擴大隊伍。
不過研發隊伍的所有人都覺得那一刻很快就會到來,頂多一年!
其實他們一開始的時候不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公司第一次開研發會議的時候路雲公布的研發計劃讓大家都吃了一驚。
萬戶火箭的數據相當誇張。
它是一款一級裝有7台推力70噸的發動機,二級裝有1台80噸推力的發動機,起飛質量350噸,近地軌道極限運載能力14噸,回收狀態運載能力過10噸的中型火箭。
因為有太空叉的獵鷹九號火箭指明了道路,所以路雲沒想著搞什麼1台發動機就起飛的測試小火箭,而是直接上7台發動機的“大”火箭。
並且還要直接搞回收,不搞獵鷹九號那種前期一次性火箭,運營穩定之後才研發可回收模式。
最重要的是……
“兩年,我們兩年之內要讓萬戶火箭首飛,並且首飛就進行回收!”
眾人一想“兩年內”,也就是一九年的二月份就要實現首飛。
這根本不可能!
因為獵鷹九號火箭的研發還用了五年,並且更早期還有獵鷹一號做實驗積累經驗。
不能說萬戶火箭比獵鷹九號火箭小一半就花費一半的時間研發出來吧?
而且萬戶火箭的起飛質量能達到獵鷹九號的六成多,按比例分也得三年才研究出來,怎麼還把時間倒轉到四成了?
更何況獵鷹九號研發五年首飛的是一次性火箭,回收火箭又過了五年才成功!
兩年走完獵鷹九號的十年研發流程,根本不可能!
不過當其他人打算反駁的時候,知道情況最多的於星辰先開口了,他搖搖頭說道:“不行,時間太緊了。”
眾人聞言點點頭。
於星辰:“雖然你給的資料和計劃很詳細,但裡邊全都是模擬數據,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際測試才能確定它們是否正確,並且還有一小部分核心技術要攻關,這都需要時間。”
眾人再點頭。
於星辰:“哪怕獵鷹九號已經為我們指明了發展路線,但萬戶火箭的首飛怎麼也要兩年半的時間,要到一九年年中。”
眾人還點……
“?”
眾人不點頭了,而是齊齊扭頭看向於星辰。
“看我乾什麼,看看發到你們手裡的資料,看完就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說了。”於星辰指指點點。
眾人聞言查看資料,一看一個大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