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迷你月球車的芯片更換完成,舍友們在做最後檢查的時候,葉院士就把路雲拉到一邊。
他微笑著說道:“你們這次做的真不錯。”
“之前嫦娥五號項目組審核你遞交上來的迷你月球車方案時有不少微詞,因為有些老同誌固執的認為民用零件達不到航天標準,你們這是瞎胡鬨。”
“但是等你把東西帶過來做了測試,那些老同誌就老老實實的去看你那幾篇‘關於民用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的論文去了。”
葉院士說著就有些感慨:“其實包括我也一樣,我們一輩子在航天體係內部打轉,乾的都是專事專辦的項目,已經有些忽略,或者說跟不上外界的民用科技大發展了。”
“這或許就是你們這些民營航天公司飛速發展的意義……”
路雲聞言擺手道:“葉老師,您可千萬彆這麼說,畢竟這隻是一個幾公斤的迷你月球車,還代表不了整個領域……”
路雲這麼說也不是討好葉院士,因為現在大量的民用科技就是脫胎於早期專事專辦的軍事工程和航天工程,等它們的技術擴散了之後才有了大量在它們的基礎上又升級的民用科技。
那種真正高精尖的超級科技還是需要國家帶頭的專事專辦,私人資本可不會乾那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並且之所以路雲能把迷你月球車用純民用零件攢出來,也是因為他的航空航天技術夠高,更是因為他還運用了未來的見識和技術。
迷你月球車的外形完全就是幾年後嫦娥六號的“金蟾”月球小車,采用民用技術的想法也來自後世的眾多可回收複用火箭。
尤其是馬一龍的星艦,它才是民用技術降低成本的集大成者。
為了節約成本,他第一個把航天器上動輒幾十上百萬的芯片替換成了電子市場上的民用芯片。
無非就是多做備份搞冗餘。
但那也比航天級的東西便宜的多得多。
當然,主要是馬一龍非常有錢,他可以自己掏錢搞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是私企的靈活性。
另外就是老美大幾十年的航天技術積累,這是國內比不了的。
畢竟老美實現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的第二年國內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才發射成功。
不過那都是上一世的世界線了,這一世在路雲的攪合下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
葉院士不知道上一世的事,但他知道眼前的路雲絕對會在航天領域乾出一番大事業!
所以他高興的拍了拍路雲的肩膀:“好,趁著我現在還乾的動,就多研究一些專事專辦的新科技,而你就利用私人航天公司的靈活屬性好好發展,希望咱爺倆都為我國以後的載人登月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沒問題,葉老師,”路雲也高興道:“我估計十年左右就差不多了~”
“十年左右?”
葉院士更高興了:“那也才二七年,還是你們年輕人敢想敢乾啊!”
“果然就像他老人家說的一樣,你們年輕人就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早晚是你們的!”
“擼起袖子加油乾吧……”
這時舍友走過來說道:“路哥,檢查好了,可以再次進行測試了!”
“嗯,那就開始吧……”
路雲整個十月底到十一月中旬都待在京城的嫦娥四號月球車測試中心測試升級迷你月球車,他和舍友製造的最初版本是理論上可行的,但還是準備了不少升級部件。
果然,測試過程中一些理論可行的部件沒抗住,路雲他們就換上了防護等級更高級一些的零部件,也讓迷你月球車的最終成品零部件價格達到了6.8萬。
這個價格可以說低的可怕,因為彆看它隻有小小的4.5千克,但要是用以前專事專辦的航天級流程進行製造,其他的不算,光成品所需零件的費用就能上百萬!
所有參與測試的人最後隻有一個想法——民用科技和工業在航天領域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摸底,必須摸底!
當路雲坐上飛往濱海發射場的飛機之後才鬆了一口氣,這段時間真的太忙了,總算是趕上了最後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