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6日,清晨。紐約的冬日陽光帶著一絲慵懶,透過頂層公寓巨大的落地窗,灑在光潔如鏡的地板上。
蓋伊·奧斯瑞踩著陽光衝進餐廳,手裡揮舞著一份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紐約時報》,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興奮。
“ink!看看這個!頭版頭條!”蓋伊的聲音洪亮,帶著亢奮。
林恩正坐在餐桌旁享用貝琪姨媽準備的豐盛早餐,聞言抬起頭。
妮可坐在他對麵,優雅地喝著咖啡,準備稍後啟程前往機場飛往倫敦。
蓋伊將報紙攤開在林恩麵前。巨大的頭版標題赫然在目:
【熔爐點燃時代廣場!ink免費演唱會創下曆史性盛況!】
副標題則更加醒目:
“逾35萬觀眾nypd空中監測數據)彙聚世界十字路口,多元音樂盛宴定義紐約精神!”
報道正文詳儘描述了昨晚演唱會的盛況,從juicecre的硬核開場到麥當娜的流行女王風範,從珍珠果醬的grunge力量到林恩與瑪利亞的深情合唱,最後聚焦於那首引爆全場的《akeeup》以及時代廣場化身巨型舞池的震撼畫麵。
記者不吝溢美之詞:“...這場由年僅17歲的音樂天才ink主導的免費演唱會,其規模與影響力已躋身紐約市乃至全世界公益演出曆史top2之列!”
“僅次於1986年史蒂維·汪德為紀念馬丁·路德·金誕辰在中央公園舉行的聯合國和平音樂會觀眾:500,000人,引發周邊20街區癱瘓)”。
“其觀眾規模與1988年中央公園草莓地的約翰·列儂追悼會持平注:列儂歌迷會自稱200萬人,紐約公園管理局官方統計為3040萬人)...”
“...ink不僅展現了他作為歌手、詞曲作者、製作人的全方位才華,更通過這場精心策劃的‘熔爐’,向世界宣告了一種全新的、打破流派界限的音樂力量。他的名字,已無可爭議地鐫刻在當代流行音樂的巨星殿堂之上!”
林恩的目光掃過那些充滿讚譽的文字,嘴角勾起一抹滿足的微笑。
這場自掏腰包上百萬美元的盛宴,終於結出了最甜美的果實——巨星之名!
這絕非賠本賺吆喝,而是對未來最昂貴的投資。
而且昨天在舞台上還得到了一段新電影的天啟——一個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貌似是扮演一位搖滾明星,在舞台上開演唱會,也和自己一樣在表演吉他soo。
音樂還蠻好聽的,可惜不全。
風格甚至畫質和自己之前天啟的那幾部電影都完全不一樣,估計年代更靠後,連攝影技術和畫質都大幅進步了。
“35萬人...”妮可湊過來看了一眼,湛藍的眼眸裡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親愛的,這太不可思議了!你昨晚真的點燃了整個紐約!”
“這是我們共同的成就,寶貝。”林恩握住她的手,輕輕捏了捏。
蓋伊翻到內頁,指著另一篇報道:“還有這個!丁金斯市長在演唱會結束後接受了深度采訪!他高度讚揚了昨晚的盛況,稱之為‘紐約精神的完美體現’!更重要的是——”
蓋伊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丁金斯市長表示,鑒於時代廣場跨年活動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昨晚演唱會的巨大成功,市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將時代廣場跨年盛宴打造成一項由官方主導、固定舉辦的年度盛事!
他希望能將昨晚那種包容、多元、充滿活力的氛圍延續下去!ink,這場演唱會帶來的熱度,簡直高得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