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夥計們!好久不見!”林恩笑著打招呼。
“ink!”瑞安等人興奮地回應,“隨時可以開始!”
林恩戴上耳機,他今天要錄製兩個版本的《tes》:
原聲無修音版,林恩用他標誌性的、充滿少年感和敘事感的嗓音演繹,情感真摯飽滿。
瑞安他們的伴奏精準而富有層次感,布魯諾的混音著重突出人聲的細節和樂隊的現場感。
錄製過程非常順利,幾遍就達到了完美效果。
接下來的全程電子化人聲版才是重頭戲!
林恩再次走進錄音室。
這次,他需要演唱得相對“平”一些,為後續的電子化處理留出空間。
幾次演唱完成後,布魯諾立刻投入工作。
他熟練地操作著roandsvc350聲碼器和eectrodenthroat”人聲效果器,將林恩的人聲分解、調製、再合成。
人聲通過物理導管與電子樂器共振,最終輸出的就是那種冰冷、機械、充滿未來感的“機器人聲”。
布魯諾全神貫注,手指在設備上飛快操作,眼神專注,完全沉浸在技術的世界裡。
林恩則在控製室實時監聽效果,不時給出調整意見。
雖然過程比原聲版複雜得多,但憑借布魯諾的技術和林恩的清晰要求,進度也相當快。
下班前,兩個截然不同卻又各自精彩的版本終於錄製完成。
到了最後的母帶試聽環節,錄音棚控製室裡擠滿了人。
瑪利亞·凱莉、她的經理人兼ink唱片高管西默爾·斯坦恩、
馬庫斯帶著他新交的女友——24歲的黑人新人女演員哈莉·貝瑞)都聞訊趕來,想第一時間聽聽這首特彆的歌。
布魯諾按下播放鍵。全程電子化人聲版的《tes》流淌出來。
冰冷的機械聲線、充滿未來感的合成音效、複雜的碎拍節奏布魯諾手工剪輯的成果)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奇異而迷人的聽覺體驗。
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
西默爾·斯坦恩,這位發掘了麥當娜、從業幾十年的老牌音樂人,眉頭微蹙,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
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但這種全程電子化處理人聲的做法,他還是第一次在主流巨星的作品中聽到。
“ink,”他語氣謹慎,“這種形式...很新穎,很有實驗性。歐洲一些小樂隊和地下歌手玩過類似的東西。
但...風險很大。米國音樂圈的主流是天賦型選手,像瑪利亞這樣的好嗓子。這種技術會把從業門檻大大降低,可能會引發廣泛的質疑和爭議。”
瑪利亞·凱莉正側耳傾聽,漂亮的眉毛也微微皺起。
“嗯...這種聲音有種獨特的美感,很酷,很未來。”她評價道,但隨即話鋒一轉。
“但是...太假了,情緒像是隔了一層,沒有靈魂。就像...機器在唱歌。我還是更喜歡你真實的聲音,ink。”
作為靠天賦嗓音吃飯的新晉diva,她對這種“技術替代”本能地有些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