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ink先生!格芬先生已經在裡麵等候多時了!這邊請!”門衛立刻側身,畢恭畢敬地拉開大門,做出邀請的手勢。
這個小小的停頓,清晰地折射出那層微妙的隔閡。
但正如格芬所說:在好萊塢,沒有人會拒絕他的客人。
門衛和經理的唯一工作,就是認出誰是“該來的人”,然後恭敬地請進去。
走進毒蛇屋內部,仿佛踏入另一個世界。
光線昏暗迷離,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煙味、高級香水味、酒精味,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違禁品氣息。
震耳欲聾的工業搖滾樂如同實質般撞擊著耳膜,強烈的節奏仿佛要敲碎人的心臟。
牆壁是裸露的磚塊,裝飾著各種先鋒藝術畫作和閃爍的霓虹燈管,營造出一種頹廢、神秘又充滿誘惑的氛圍。
就在林恩一行人踏入舞池邊緣的瞬間,dj台上的音樂突然切換!
原本喧囂的工業搖滾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極具衝擊力的鼓點和標誌性的貝斯線——n..a.的《straightouttapton》!
緊接著,又無縫銜接了icet的《nejacker》,最後才切換到了林恩的《untingstars》!
這顯然是格芬精心安排的“歡迎儀式”。音樂風格的劇烈轉變,瞬間吸引了全場所有人的目光。
原本沉浸在搖滾樂中搖頭晃腦的人群紛紛停下動作,驚訝地轉頭看向門口。
目光複雜——有對林恩的崇拜和好奇,有對德瑞和艾斯提音樂才華的欣賞,也有對說唱文化闖入這個“搖滾聖地”的不解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德瑞、艾斯提和馬庫斯立刻感受到了那種微妙的張力:
毒蛇屋彌漫著約翰尼·德普式的白人“頹廢搖滾”氣質——皮衣、紋身、煙熏妝、另類音樂。
而他們帶來的,是來自康普頓和南中央洛杉磯的、充滿力量和憤怒的“街頭黑幫”氣質。
這兩種亞文化在1991年雖都標榜反叛,但內核截然不同。
好奇、審視、甚至些許不自在的目光從四麵八方投來。
儘管不會有人公開說什麼,但在羅德尼·金事件後高度緊張的背景下,三位風格強硬、極具代表性的黑人男性這仨是嘻哈圈老中青三代人)出現在一個以白人為主的俱樂部裡,本身就引發了竊竊私語和過度的關注。
他們自己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無形的“壁壘”。
一些好萊塢精英可能因為不熟悉說唱文化而不知道如何與他們交流,從而表現出一種“禮貌的”距離感。
但無數想蹭熱度、顯得自己很“街頭”的人開始試圖過來搭訕。
侍者迅速上前,恭敬地將林恩一行人引至酒吧最深處一個極其隱蔽但視野極佳的卡座區。
厚重的深紅色天鵝絨簾幕半垂著,巧妙地隔開了大部分視線和噪音,形成了一個鬨中取靜的私密空間。
喜歡紐約1990請大家收藏:()紐約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