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對一件事有了懷疑,就很容易會陷入一種信息陷阱:下意識地過濾掉跟這個懷疑衝突的信息,或者對衝突強行合理化,最終把這個「懷疑」變成「確定」。
為了避免這種錯誤,季如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來收集信息,並且對信息反複推敲。
在這個前提下,所得到的信息還是越來越清晰地指向了她的懷疑。所以,她所懷疑的很可能就是答案。
仍然使用“可能”這樣的字眼,是因為她確定不了對方的動機,串聯起來的信息未能形成閉環。
不過,此時此刻最讓季如不爽的不是不能形成閉環,而是很多關鍵信息是通過係統的萬象眼得到的。
比如說,a跟b說了些什麼樣的話,b對c做了個什麼樣的暗示,c強迫d做什麼了。
事情真實地發生過,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也就是說,如果季如要讓人付出代價,使用法律手段是不行的。
不過,即使訴諸於法,對方要付的代價也小得讓她爽不起來。
所以,季如不打算采用常規手段,她要「以牙還牙」。
9月底,江氏一周之內同時收到了韓氏和時氏兩大公司的訂單意向,這兩家公司還流露出了長期合作的想法,接連派了好幾批人來考察了江氏的生產、品控情況。
這個陣勢,通常都意味著訂單金額非常高。
按韓時兩家的規模,最少也得是幾千萬的訂單。如果是長期合作,總額達十億百億也是可能的。
而以韓時兩家的號召力,一旦能達成合作,必然還會吸引來更多其他公司的大訂單。
所以,江氏上下為之沸騰了,這段時間都以配合考察為重,力求促成合作。
考察過後,韓時兩家都給出了頗高的評價。
但是,好評是好評,沒下單就是沒下單。
韓時兩家遲遲沒給一個準話的這個情況,讓以為能借著韓時兩家的力上一個大台階的江氏非常著急。
江氏於是陸續派了不少人從不同的角度去探風,結果兩家的人都十分口密,隻堅持說“是真的想合作,但還有顧慮,請耐心等待”。
這完全就是無效信息。
誰不知道是想合作呢?要不是想合作,怎麼會花那麼多時間那麼多人力來考察呢?又不是閒得慌。
誰不知道是有顧慮呢?要不是有顧慮,不就早把合同簽了嘛。
誰不想耐心呢?可總得先知道對方的顧慮是什麼才知道耐心有沒有意義啊。
過了一陣子,韓時兩家突然又派人去考察了江氏的競爭對手,這下,江家這種事人江承銘坐不住了。
他發動了手下所有的人脈,再次從不同的層麵去了解情況。
終於有人在一個喝到酩酊大醉的行政經理那裡套到了一句信息:“家族企業嘛,越大的訂單越想給自己人做。什麼是自己人呢?親戚是自己人,世交是自己人,你們看你們江董跟我們老板是親戚呢?還是世交呢?”
江承銘醍醐灌頂,然後連夜列清單一一細看江家的子侄,看哪個最有希望能跟韓時兩家聯姻。
什麼人能成為暴發戶呢?自然是最有勇氣去冒險去豪賭的人。
江承銘算來算去,他還是想讓自己的親兒子江晏去借這個力。哪怕之前跟喬家在談的那些合作會作廢。
所以,他馬上勒令江晏找理由跟喬挽星分手。
想到那位行政經理還說過:“越大的家族越注重體麵,相親的對象都要查好幾輪的。談過沒有關係,但絕不能有什麼不好的風評。”
江承銘便要求江晏必須乾乾淨淨地分手,不能藕斷絲連,不能留下話柄。
江晏猶豫幾天之後答應了。在提出正式分手之前,他給一個人發了一條信息,同時轉了一筆錢。
季如在聽到係統說出的收款人名字時,雖然早有預料,還是難免有種又氣又無語的感覺。
心理診所最近多了很多來訪者。
診所開了幾年,生意終於好起來了,大家都很高興。
作為診所的合夥人兼創始人,陳櫻自然也是樂見這樣的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