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可行方案。
唯一的就是手動打造太消耗高級鉗工,生產速度慢不說,質量也難以保證。
先拿出可行方案才能從上級要到經費。
“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先暫時放棄半主動雷達製導,改進紅外製導。”
劉威銘就沒想過要用半主動雷達製導這種方案來破局。
p4空空導彈在60年代立項,參考了麻雀3a,即ai7d。
這款導彈是美國47年開始設計的。
技術早落後了。
半主動雷達製導需要發射訊號的雷達持續將目標放在雷達照明波束中,隻要發射信號的戰機進行大機動動作,或目標進行大機動規避,都會讓目標脫離照射,製導係統失效。
不放棄,留著過年?
“放棄?空軍準備引進的阿斯派德就是半主動雷達製導!”
李誌賢被氣笑了。
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以為拿個方案就能從國防科工委要到經費呢!
“李主任,即使生產出可以滿足部隊使用需求的半主動雷達製導的p4,配套的戰機雷達無法取得突破,空軍還會選擇嗎?”
“……”
李誌賢無言可對。
國防科工委準備下馬p4,可不隻是p4本身的技術問題。
原本,p4空空導彈是給殲9配套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殲9在80年取消研製。
“雖然還有204脈衝多普勒雷達,現在204雷達不說本身已經落後,進展同樣緩慢,要不然也不會有八二工程,那同樣是超過5億美元的項目!”
劉威銘的話,毫不客氣。
82工程,就是跟美帝合作,利用美帝的脈衝多普雷雷達提升殲8ii戰機的性能,一共55套,合同金額5.5億美元。
“行了,小劉同誌,說說紅外製導性能提升方案吧。”
一手端著底部跟沿口幾乎掉完搪瓷的“紅雙喜”搪瓷茶盅,一手搖著蒲扇的趙秉璋開口了。
原本隻是默默聽著。
配套差。
改變不了的事實。
放不放棄半主動雷達製導不重要。
重要的是拿到經費讓項目重新啟動。
“……硫化鉛探測器改為更靈敏的銻化銦探測器,減小探測器光敏元件尺寸,提升對飛機尾氣流的探測能力,探測係統增加脈衝體製,信號處理硬件改為集成電路……”
劉威銘一邊說,一邊走向旁邊的黑板。
拿起一截粉筆頭在黑板上邊說邊寫,還畫了一些簡圖。
“我在學校時,發現純度越高的製冷銻化銦對紅外輻射越敏感……製冷硫化鉛探測器響應波長為1~3,探測靈敏度低、信號處理器依然采用模擬信號,反應遲鈍……而銻化銦探測器……”
劉威銘在黑板上,詳細地寫出了硫化鉛跟銻化銦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對比。
很快。
黑板就被寫得密密麻麻。
就連不是很懂專業技術的王興國也聽明白了。
不愧是國防科大!
水平如此高。
“這種製導頭最遠探測距離能達到多少?”
李誌賢臉上的質疑,早就消失。
整個過程,如同認真聽課的小學生。
在劉威銘講完後,迫不及待站起來提問。
“理論上,會超過50公裡!”
“什麼?”
聽到50公裡的探測距離,李誌賢整個人僵了。
趙秉璋也騰地站了起來,猛地盯著劉威銘。
喜歡軍工霸主從1985開始請大家收藏:()軍工霸主從1985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